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的赏析

赏析
蒋捷的这首词是对自己身世和生平的自述,与他的《虞美人·听雨》一样,表达了更为婉约的情感。词以写景起调,描绘了枫叶深红的景象,暗示了自己经历了风霜的洗礼,即将落地。接着,词人表达了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之愁,以水乡的鸥鸟和沙汀作为意象,展现了内心的思念之情。

词中提到了词人种竹的愿望,竹节被视为高节和虚心的象征,种竹寄托了亡国遗民的心事。然而,由于国破家亡,词人无家可归,只能借竹为名。词人曾在宜兴竹山隐居,故自号竹山。

词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时间的易逝,季节的迅速变换带来了一片空虚。词人表达了对失去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的悲哀,以冷漠和麻木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

最后,词人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嘲,以山水和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他让舟子和渔人去唱“棹歌”,自己则以闲吟闲咏的方式度过平生。这种闲淡是被迫养成的,因为愁闷已经达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蒋捷出身宜兴望族,少年时中科第,使他养成了名士风流的气概。然而,朝代更迭使得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词只能在吟花赏月中表达对往昔盛事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隐痛和对往昔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词人展现了对亡国遭遇和现实困境的反思和抗争。


诗文: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眷念愁绪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