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文的鉴赏

鉴赏
《周颂·烈文》是一首具有安抚与约束双重作用的诗歌。全诗共十三句,可以分为前四句和后九句两个部分。前四句通过赞扬诸侯的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还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请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在祭祀时,周王肯定了诸侯的功绩,感谢他们为建立和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这使得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产生了感激之情。

然而,周王作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他们怀有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开头,这个“无”通“毋”,释义为“不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文气从赞扬转为指令,文意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使用了两个“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而“百辟其刑之”更是要求诸侯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的德行,但也隐含着不要忘记先王曾经征服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和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中提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明确点出“君臣”二字,但其含义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综上所述,《周颂·烈文》通过赞扬诸侯的功绩来安抚他们,并通过指令和训戒来约束他们。这首诗还强调了君臣名分的重要性,使诸侯明白他们的地位和责任。这种双重作用使得诸侯在感激和敬畏中继续为周王室效力,确保了周政权的稳定和延续。


诗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相关标签:诗经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