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有功有德的众诸侯啊,天赐予你们无比的福气。赐予我恩惠也是无穷无尽的,子孙们长久地保持这份福祥。不要在你们的国家犯下大错,全心尊崇周朝的君王。
感念你们立下的伟大功绩,继续立功并传扬开来。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有才能的人,四方的人才才会归降。先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的美德,诸位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先王的典范永远不会被忘记!
注释:烈:武功。也有说是“光明”。文:文德。
辟公:指协助祭祀诸侯的人。
锡:赐予。兹:此。祉:福气。
惠:爱。也有说是“顺”。无疆:无穷无尽。
保:守住。
封:大。靡:累积,罪恶。也有说是“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也有说是“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竞:强。也有说是“争”。维:于。
训:服从。也有说是“效”。
不:通“丕”,大。
百辟: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烈文》译文及注释详情»
《周颂·烈文》是一首记录了武王革命后诸侯分封和享受政治待遇的诗歌。在武王革命中,诸侯们积极参与战斗,为武王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对他们的奖励,武王将他们分封到不同的领地,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政治待遇。
同时,诸侯们还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时的助祭权益。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周王室的祭祀仪式中,成为祭祀先王的助手。这不仅是对诸侯们的一种尊重和荣誉,也是一种政治上的待遇。
《周颂·烈文》记录了这种情况。根据《毛诗序》的解释,这首诗是在周成王即位后创作的,用来表达诸侯们助祭的政治地位。诗中可能提到了一些具体的诸侯和他们的功绩,以及他们在祭祀仪式中的角色。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周成王姬诵或周公姬旦。他们是周朝的重要人物,对于周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可能亲身经历了武王革命和分封诸侯的过程,因此能够深刻理解诸侯们的重要性和他们在政治中的地位。
《周颂·烈文》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武王革命后的政治格局和诸侯们的地位。它展示了周朝政权对于诸侯的重视和尊重,以及他们在政治中的作用。这首诗不仅是对诸侯们的一种褒奖和鼓励,也是对于周朝政权的一种宣示和巩固。它为后世留下了关于武王革命和分封诸侯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周朝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烈文》创作背景详情»
《周颂·烈文》是一首具有安抚与约束双重作用的诗歌。全诗共十三句,可以分为前四句和后九句两个部分。前四句通过赞扬诸侯的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还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请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在祭祀时,周王肯定了诸侯的功绩,感谢他们为建立和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这使得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产生了感激之情。
然而,周王作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他们怀有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开头,这个“无”通“毋”,释义为“不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文气从赞扬转为指令,文意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使用了两个“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而“百辟其刑之”更是要求诸侯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的德行,但也隐含着不要忘记先王曾经征服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和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中提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明确点出“君臣”二字,但其含义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综上所述,《周颂·烈文》通过赞扬诸侯的功绩来安抚他们,并通过指令和训戒来约束他们。这首诗还强调了君臣名分的重要性,使诸侯明白他们的地位和责任。这种双重作用使得诸侯在感激和敬畏中继续为周王室效力,确保了周政权的稳定和延续。
《烈文》鉴赏详情»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彼四国,爰究爰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
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无矢我陵。
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
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执讯连连,攸馘安安。
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崇墉仡仡。
是伐是肆,是绝是忽。
四方以无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