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子昂,号东篱,北宋文人、书画家。他一生热爱自然山水,喜欢观赏山川之胜。晚年,米芾来到镇江,并因为对这里江山胜境的喜爱而决定定居下来。《望海楼》是他在定居镇江后创作的一首作品。

镇江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山水景色。这里的山川、江河、湖泊、桥梁等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米芾在镇江定居后,每天都会登上望海楼,远眺江山美景。这座楼位于城市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镇江市区以及长江的壮丽景色。站在楼上,他可以看到长江水流奔腾,波涛汹涌,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壮丽而宏伟。

《望海楼》是米芾在望海楼上观赏江山胜景时的所感所想,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长江的浩渺壮丽,山峦的雄伟壮观,以及云雾的飘逸神秘。米芾以独特的笔触和感悟,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望海楼》不仅是米芾对镇江江山胜景的赞美,也是他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米芾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文: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相关标签:咏物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