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是鲁迅表达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和愤慨的作品。诗中的“雨花台”和“莫愁湖”是南京城的两个标志性地方,通过对这两处地方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的荒凉景象,与第一句诗中的描写形成了对应。同时,诗人用“埋断戟”和“余微波”来象征辛亥革命的失败状况。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革命党人攻打南京,从雨花台开始,经过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莫愁湖边建立了一座纪念江浙新军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这两处地方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遗迹。鲁迅通过对这两处地方的描写,深深地感叹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孙中山事业的愤慨之情。诗中的“埋断戟”和“余微波”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在第二句中,“所思美人”指的是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表明了对孙中山及其追随者们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诗文: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