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于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后在高宗朝担任过中书舍人和户部侍郎职务。然而,由于他反对议和并得罪了秦桧,他最终请求退隐归田。
晚年,李弥逊隐居在连江西山(今属福建)。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风格豪放。他的代表作品有《筠溪乐府》,至今保存下来的词作有80余首。除了词作,李弥逊还有其他文学作品,但目前所知不多。
关于李弥逊的生平和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以下内容:
1. 李弥逊在进士考试中获得了高分,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在官场上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由于他的反对立场和与秦桧的冲突,最终选择了退隐归田。
2. 李弥逊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他的词风豪放,语言直接,富有激情和力量。
3. 《筠溪乐府》是李弥逊最著名的词集之一,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代表作品。这些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乱世的痛苦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 李弥逊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生动,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词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李弥逊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弥逊和李纲是两位好朋友,他们不仅在政治主张上相同,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很多共同的交流。钱钟书对李弥逊的诗歌评价很高,认为他的诗作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其命意和造句都非常新鲜轻巧,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李弥逊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这本诗集在《直斋书录解题》的卷一八中有所提及,但已经失传。此外,他还有一本名为《甘露集》的诗集,收录在《苕溪渔隐丛话》的后集卷二八中,但也已经失传。关于李弥逊的传记可以在《宋史》的卷三八二中找到。 李弥逊著述名录详情»
李弥逊是一位生活在宋朝时期的知名人物。他出生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去世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享年约七十二岁左右。李弥逊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被调任到单州司户的职位上工作。政和四年(1114年),他被任命为国朝会要所的文字检阅官。八年,他被提升为起居郎,因为他在上书上表中言辞激烈,被贬到卢山县担任知县一职。宣和七年(1125年),他被任命为冀州知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他被召回京城担任卫尉少卿,并被派往瑞州担任知州一职。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他被任命为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年),他被调任到饶州担任知州一职。五年,他又被调任到吉州担任知州。七年,他被调任为起居郎,并参加了中书舍人的考试。八年,他参加了户部侍郎的考试。九年,因为他反对议和并得罪了秦桧,他被派往漳州担任知州一职。十年,他被派去奉祠,之后隐居在福建连江西山。最终,他在绍兴二十三年去世。 李弥逊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