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细雨如丝一般,仿佛要将春天困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接近黄昏;车马尘嚣无法进入这个冷落的地方;在鸟儿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关上。
注释: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宿鸟:天黑归巢的鸟。
《春日即事 / 次韵春日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弥逊是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他一直以来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和反对,他最终被免职了。这个消息对于李弥逊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免职之后,李弥逊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原本受人尊敬的职位不再属于他,他的办公室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个景象成为了他内心对世态冷暖和人心不古的感叹的寄托。
李弥逊曾经是一个备受关注和尊重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都备受瞩目。然而,现在他却被冷落在一个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没有人再来找他交流和寻求他的意见。这种冷漠和冷落让他感到失望和无助。
他看着门外的街道,人们匆匆而过,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他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那么多,但现在却被遗忘了。他感叹着世态的冷暖,人心的不古。他深深地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公平和温暖的,人们的心思也不总是善良和正直的。
然而,尽管他被冷落和遗忘,李弥逊并没有放弃他的信念和爱国之心。他知道,即使他失去了职位和地位,他仍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决心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为正义和公正而奋斗。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弥逊冷落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世态冷暖和人心不古的感叹。它展现了一个爱国人士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持和勇气。这首诗提醒人们,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应该坚持追求正义和公正。
《春日即事 / 次韵春日即事》创作背景详情»
归家乡后,却又感到家乡的冷落与寂寞。这种反差使他更加感到无奈与愤懑。整首诗以春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细雨、落花和黄昏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诗意更加深远。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寂寞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春日即事 / 次韵春日即事》赏析详情»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于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后在高宗朝担任过中书舍人和户部侍郎职务。然而,由于他反对议和并得罪了秦桧,他最终请求退隐归田。
晚年,李弥逊隐居在连江西山(今属福建)。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风格豪放。他的代表作品有《筠溪乐府》,至今保存下来的词作有80余首。除了词作,李弥逊还有其他文学作品,但目前所知不多。
关于李弥逊的生平和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以下内容:
1. 李弥逊在进士考试中获得了高分,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在官场上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由于他的反对立场和与秦桧的冲突,最终选择了退隐归田。
2. 李弥逊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他的词风豪放,语言直接,富有激情和力量。
3. 《筠溪乐府》是李弥逊最著名的词集之一,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代表作品。这些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乱世的痛苦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 李弥逊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生动,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词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李弥逊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