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诗人刘过的照片
刘过

刘过(1154~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在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他去世于江苏昆山,现在他的墓仍然存在。

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选,因此他流落江湖,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他也与陈亮、岳珂交好。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对金朝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也与刘仙伦一起被称为“庐陵二布衣”。他的作品有《龙洲集》和《龙洲词》。

交契稼轩

身冷汗,慌忙赶到辛弃疾府上请罪。辛弃疾笑着说:“你既然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你,这事就算了吧。”刘过见状也笑道:“都吏兄,你也别太过分了,我们只是来喝酒的,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呢。”都吏这才明白自己犯了大错,连忙道歉。辛弃疾和刘过也不计较,只是笑着与他握手言和,共同喝了几杯酒,便告辞离去。

这个故事展现了刘过和辛弃疾之间的深厚友谊和豪情。他们之间没有势利眼,没有争斗,只有真诚和宽容。刘过慕名而来,虽然遭到门房的冷落,但辛弃疾却听到了他的声音,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刘过在面对辛弃疾的质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能写诗,展现了他的自信和才华。而辛弃疾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赋予刘过一个题目,刘过立即吟诗,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机智。辛弃疾对刘过的赞叹和厚赠,更加深化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在另一个场景中,辛弃疾和刘过遇到了一个傲慢的都吏。这个都吏不认得辛弃疾,自以为是,要将他们赶出去。然而,辛弃疾和刘过并没有与他争斗,而是选择了宽容和幽默。他们笑着离开,没有计较这个小人的无礼行为。然而,辛弃疾并没有忘记这个都吏的行为,他利用机会惩戒了他,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辛弃疾和刘过与都吏握手言和,喝酒共叙,展现了他们的宽容和大度。

这些故事中的刘过和辛弃疾都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和性情中人的特点。他们不计较小人的冷落和无礼,而是以宽容和幽默的态度面对。他们相互赞叹和赠予,展现了他们对彼此才华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因为彼此的才华和豪情,更是因为他们的真诚和宽容。这样的友谊在历史中留下了佳话,也给后人带来了启示。无论在什么时候,真诚和宽容都是建立和维系友谊的重要因素。 刘过交契稼轩详情»

文学创作

刘过是一位以词闻名的文人。他的词作中常常写到“平生豪气,消磨酒里”的情感,比如《沁园春》中的“柳思花情”和《水调歌头》中的“春事能几许”等。然而,更能代表刘过词作特色的是那些感慨国事、大声疾呼的作品。比如《沁园春》中的“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念奴娇》中的“知音者少”,《贺新郎》中的“弹铗西来路”等。这些作品都写得慷慨激昂、气势豪壮。另外,《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这首词颂赞了岳飞的生平业绩,痛斥朝廷奸佞诬陷忠良,写得跌宕淋漓、悲壮激越,十分感人。这些爱国词虽然偶有粗率之处,但风格豪放,却是刘过词作的本色。他的词作中也有俊逸纤秀之作,比如《贺新郎》中的“老去相如倦”和《唐多令》中的“芦叶满汀洲”等。刘熙载称他“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著不及稼轩(辛弃疾),足以自成一家”。至于他的《沁园春》中咏美人指甲和美人足的两首词,虽然刻画纤巧,但体格卑弱不足取。

刘过也擅长写诗,古体和律诗都能写得很好。他的诗作多以悲壮的调调为主。比如《夜思中原》中的“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登多景楼》中的“北固怀人频对洒,中原在望莫登楼”。他也有一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作,清新秀美。

刘过的《龙洲集》共有14卷,但现在已经失传。明朝使用宋端平中刘澥(刘过的弟弟)编辑的《龙洲道人集》15卷进行复刊,有明嘉靖本和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收录了14卷,并附录了2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了《龙洲集》12卷。

他所著的《龙洲词》只有1卷,《直斋书录解题》中有记录。明代长沙《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中有《刘改之词》。明初沈愚刊本收录了他的词作69首,其中有21首是他本人没有的(现代学者罗振常为之补遗刊行共得86首)。《强村丛书》初刊为2卷,是清代黄丕烈藏钱曾(遵王)校本,曹元忠跋谓出自宋椠,犹在赵闻礼《阳春白雪》未出版之前,而罗振常则认为是明朝使用而加补辑的作品。《全宋词》收录了刘过的龙洲词80首。 刘过文学创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