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寄稼轩承旨》原文赏析

  • qìn
    yuán
    chūn
    ·
    jià
    xuān
    chéng
    zhǐ
  • [
    sòng
    dài
    ]
    liú
    guò
  • xīn
    chéng
    zhǐ
    shí
    chéng
    zhǐ
    zhāo
    dǒu
    jiǔ
    jiān
    fēng
    jiāng
    kuài
    zaī
    beì
    xiāng
    shān
    shì
    yuē
    lín
    jìng
    xiān
    lǎo
    jià
    huí
    weì
    西
    zhèng
    西
    nóng
    dàn
    zhuāng
    lín
    jìng
    tái
    èr
    gōng
    zhě
    jiē
    diào
    tóu
    zhī
    guǎn
    xián
    beī
  • bái
    yún
    tiān
    zhú
    lái
    huà
    zhēng
    róng
    lóu
    guān
    kaī
    dōng
    西
    shuāng
    jiàn
    zòng
    héng
    shuǐ
    rào
    liǎng
    fēng
    nán
    beǐ
    gāo
    xià
    yún
    duī
    yuē
    rán
    àn
    xiāng
    dòng
    zhēng
    shān
    xiān
    tàn
    meí
    qíng
    fǎng
    访
    jià
    xuān
    weì
    wǎn
    qiě
    pái
    huái

原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相关标签:豪放沁园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注释:
辛承旨:即辛弃疾。因其曾于开禧三年(1207)被任为枢密院都承旨而得名,不过那时刘过已死,“承旨”二字可能是后人加的。
斗酒彘肩:《史记》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彘肩(猪前肘)。
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林和靖:林逋,字和靖。
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
驾勒吾回:强拉我回来。
暗香浮动: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担任浙东安抚使时,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的情景。然而,由于刘过有事无法赴约,他在杭州写下了这首词作为答复。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辛弃疾和刘过之间的友谊和交往。辛弃疾作为浙东安抚使,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他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可能是为了商讨重要事务或者共同享受文化艺术。然而,由于刘过的一些原因,他无法按时赴约。

面对刘过的无法赴约,辛弃疾感到失望和遗憾。他在杭州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刘过的思念和期待。这首词可能是辛弃疾对刘过的一种告白和表达友谊的方式。通过这首词,辛弃疾希望能够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同时也希望刘过能够理解和回应。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辛弃疾和刘过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交往。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合作,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这首词也展示了辛弃疾对刘过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这首词,辛弃疾希望能够加深和巩固与刘过的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刘过的敬意和赞美。

总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辛弃疾在担任浙东安抚使期间邀请刘过相会的情景。尽管刘过因事无法赴约,辛弃疾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期待,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情感交流。这首词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辛弃疾对刘过的敬意和赞美。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将不同的时代和文人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趣味。

文章开头的三句话就展现了刘过豪放的文字风格。他以项羽和樊哙的故事为引子,来比喻自己与稼轩的宴会。这段文字写得极具个性和气势,给人一种突然而来的冲击感。然而,就在文意奔注之际,作者却突然转向,将话题转移到了游杭州上。这种转折令人难以琢磨,但也展现了刘过独创一格的匠心和勇气。

接下来,刘过将香山居士、坡仙和林如靖等古代文人放在一起,展示了他对杭州山水的热爱和赞美。这些名人与杭州的风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得风景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刘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趣味。

总的来说,刘过的这首词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想象力。他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将不同的时代和文人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趣味。这首词恢奇而不荒诞,给读者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审美的愉悦。尽管刘过的地位比辛弃疾晚,但他在词坛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赏析详情»

赏析二

赏析二: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辛弃疾的《贺新郎·九日》进行解读。文章首先提到词的上片写了词人想赴辛弃疾之邀,但又不能去的情景。词的开头三句“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豪放的气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里的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通过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弃疾的住所,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接着,词人在要出发之时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了回来,表现出他的无可奈何。作者将这三位诗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林逋和白居易只顾着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不感兴趣。这一段描写了词人不能前去的理由。

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了白居易的意见。他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出来,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接着,词人又化用了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词人的笔意纵横,杂糅了涛的特点于词作之中,使我们看到了杭州的旖旎风光。

最后三句“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顺势而出,与上片的“风雨渡江”相呼应,表达了词人的决心和徘徊之情。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了词中的典故和化用,揭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杭州的美景和诗人的形象。整体上,这篇赏析对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赏析二详情»

金朝诗人刘过的照片
刘过

刘过(1154~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在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他去世于江苏昆山,现在他的墓仍然存在。

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选,因此他流落江湖,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他也与陈亮、岳珂交好。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对金朝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也与刘仙伦一起被称为“庐陵二布衣”。他的作品有《龙洲集》和《龙洲词》。

猜您喜欢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未知 佚名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近现代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代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