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中原遥远啊,道路多么漫长!大宋珍贵的文物礼乐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只有我这样的孤臣挥泪洒血,没有奇人豪杰敲击宫门大声呼喊。中原的山河被冷月映照着浓重的冰霜,汴京故宫被春风吹拂着,野草丛生,桔树满目荒凉。而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日夜思念着报效君皇,就像那冲天剑气每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注释:该诗表达了作者思念中原、忠心报国的情感和思想,诗的题目即为全篇的主旨。
邈邈:遥远。
文物:指礼乐、典章制度统称。
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
天阊:天门,传说中的天门,也指皇宫的正门。
耿:忠诚。
《夜思中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1126年宋朝遭受“靖康”之耻后的情景。自孝宗与金人签订了“隆兴和议”以来,宋朝长期对金邦屈服,君臣上下忍辱偷生,过着逍遥岁月。然而,这种屈辱的生活引起了一些有为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以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忠愤。其中,这首《夜思中原》写得沉郁悲壮,最为感人。在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隆兴和议”已经持续了至少六十多年。 《夜思中原》创作背景详情»
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所以,他在这里的慨叹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的。
下阕的起首两句“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是对前阕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的自述。接着,他又转到了对时局的思考:“天下英雄谁敢言,独有忠臣叹世情。”这里的“天下英雄”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而“独有忠臣叹世情”则是指他自己对时局的感慨。他认为,当时的政治局势已经到了无人敢言的地步,只有他这样的忠臣才能对世情进行叹息。接下来的两句“世情惨淡千般恨,人事如梦一场空。”则是对时局的总结。他认为,当时的世情是惨淡的,充满了千般的恨意,而人事则是虚幻的,如同一场空梦。这里的“人事如梦一场空”也是对前面提到的“文物衣冠天一方”的距离的再次强调,他认为这种距离是虚幻的,没有实际意义。
最后两句“忠臣莫奈何,世事如棋局,谁能料到?”则是对自己的无奈和对时局的无奈的总结。他认为,作为一个忠臣,他无法改变时局,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世事则如同一局棋局,谁也无法预料到最后的结果。这里的“谁能料到?”也是对前面提到的“更无奇杰叫天阊”的回应,他认为,即使有奇杰人物出现,也无法改变时局的走向。
整首诗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线,通过对中原、汴京的怀念,对自己的自述,对时局的思考和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国家兴复的期望。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和讽刺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刘过(1154~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在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他去世于江苏昆山,现在他的墓仍然存在。
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选,因此他流落江湖,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他也与陈亮、岳珂交好。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对金朝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也与刘仙伦一起被称为“庐陵二布衣”。他的作品有《龙洲集》和《龙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