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空无一人。向路过的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征税,偏偏征税于劳役辛苦的农民。在这里居住的人,纷纷做生意谋出路去了,以致这里的土地无人耕种,任由行人往来,变成了道路。
这些经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边疆士卒要吃要穿,这些珠宝如同泥土,无法充饥御寒。
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我们的粮仓已经空虚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田园已经完全荒芜。上天不落下粮食,有什么办法去养活众多的老百姓呢?
注释:比屋:一作“比邻”,相连接的许多人家。
借问:请问。
税商:征税于商人。“税”用作动词。
侵垅亩:一作“侵垄亩”,侵占了庄稼地。
山颠:一作“山巅”。
水府:神话传说中龙王的住处,这里指水的深处。
此物:指上文的珠宝玉器。
把:持,拿。
蒺藜:长有细刺的野生草本植物。
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动词,落下。
烝黎:百姓。
《庄居野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姚合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进士,他在元和十一年(816年)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武功主簿。在担任这个职位期间,他曾经在一个农庄闲居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观察到了农村的情况,并写下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歌,这些诗歌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在唐朝时期,政府对商业非常重视,而对农业却相对轻视。这导致了许多农民放弃了农业,转而从事商业活动。姚合深感这种现象对农村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他在诗中大力呼吁政府重视农业问题。
《庄居野行》是姚合写的一首典型的诗歌作品。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在农庄闲居时的所见所闻。他描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们的敬意和同情,并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农业问题,给予农民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姚合的这首诗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农业的重视,呼吁政府改变对农业的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农民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姚合希望通过他的诗歌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改善农村的状况,使农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之,姚合是唐朝时期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进士,他在担任武功主簿期间,通过观察农村情况并写下诗歌,呼吁政府重视农业问题。他的诗歌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农民们的困境和挑战,并希望政府能够改善农村状况,给予农民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庄居野行》创作背景详情»
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等句则是。这种通俗的语言和对仗工整的句子结构,使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庄居野行》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被迫从商、受到压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农民的同情。诗歌运用了赋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描写农村的荒凉景象和农民的艰辛生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困境。诗歌语言通俗,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这首诗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为唐诗创作开拓了新的题材。
《庄居野行》鉴赏详情»
姚合,约生于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出生地为陕州硖石。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
姚合以诗名闻名,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中进士,成为一名功名在身的士人。他最初被任命为武功主簿,因此人们称他为姚武功。后来调任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826年左右),他历任监察御史和户部员外郎。之后,他被任命为荆州和杭州的刺史。他还曾担任过给事中和陕、虢观察使的职务。
姚合曾师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和李频等人。他的诗才与贾岛齐名,被誉为“姚、贾”。他的诗集共有十卷,其中包括《新唐书艺文志》和选集王维、祖咏等十八人的诗作,以及一卷极玄集,收录了摭古人诗联,并叙述了其措意,各有体要。此外,他还撰写了一卷诗例。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唐才子传》中,并传世至今。
姚合最终在官场上升至秘书监的职位,成为一名高级官员。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