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看到祖国沉沦危亡,我忍不住感叹,决定东渡日本寻找革命同志。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了国家,我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
我叹息路途的艰险和阻塞,感慨自己的漂泊无依。虽然远隔万里,我也要去日本留学。人们不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就连我那挂在墙上的宝剑,也不甘于雌伏在鞘中,而是夜夜在鞘中作龙吟。
注释:沉沦:沉没,危亡的意思。
不禁(jīn):忍不住。
海外:指日本。作者曾东渡日本留学。
知音:这里指革命同志。
金瓯(ōu)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嗟(jiē)险阻:叹路途之艰险梗塞。
叹飘零:感慨自身漂泊无依。
关山万里:指赴日留学。《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作雄行:指女扮男装。
英物:杰出的人物。
龙泉:宝剑名:雷焕于丰城狱基掘得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晋王嘉《拾遗记·颛顼(xū)》:“(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清朝帝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困境和动荡局势。为了寻找革命道路,词人在1904年前往日本留学,并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开始了自己的救亡图存的革命之路。这首词是词人在赴日不久后创作的作品,大约创作于1904年。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解读。词的上片以“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为开篇,表达了词人对祖国沉沦的感叹和对政治局势的观察。接着,词人用“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来形容列强瓜分中国的情景,以及自己对于为国牺牲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反问句“为国牺牲敢惜身?”来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
下片则以“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为开头,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路的艰辛和困苦。词人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不会因为困难而放慢脚步,而是坚定地向前行进。词中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展现了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勇气,将她的英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分析,突出了词人的飒爽英姿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词中的反问句、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这首词展现了词人对祖国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自身的风采和气概。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