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原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shào
    xìng
    mǎo
    dēng
    jué
    dǐng
    xiǎo
    tíng
  • [
    sòng
    dài
    ]
    mèng
  • piǎo
    miǎo
    weī
    tíng
    xiào
    tán
    zài
    qiān
    fēng
    shàng
    shuí
    tóng
    shǎng
    wàn
    héng
    yān
    làng
  • lǎo
    qíng
    huái
    怀
    yóu
    zuò
    tiān
    xiǎng
    kōng
    chóu
    chàng
    shào
    nián
    háo
    fàng
    xué
    shuaī
    wēng
    yàng

原文: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豪放登高抒怀点绛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衰翁:衰老之人。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诗人叶梦得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所写。当时,叶梦得是南宋主战派的一员,但南宋已经南渡八年,却仍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与此同时,朝廷却一味向敌方妥协求和,使得爱国志士无法为国家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叶梦得在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上绝顶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慨叹之情。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状态,即颓丧、消沉的样子。



全诗以“缥缈”为起点,以“空惆怅”为终点,通过描绘绝顶小亭的景色和表达作者对失地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倒装、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叶梦得的照片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是宋代的词人,字少蕴,出生于苏州吴县。他于绍圣四年(1097年)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他隐居在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因此被称为石林居士。他的诗文作品多以石林为题材,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叶梦得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起到了先导和枢纽的作用。作为南渡词人中年龄较长的一位,他开创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新路。他的词作中主要表现了英雄气、狂气和逸气三个方面的特点。

叶梦得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死后被追赠为检校少保。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宋代 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

宋代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杂诗

唐代 佚名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