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干宝的照片
干宝

干宝,生卒年不详,东晋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字令升。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著述颇丰。他的祖父干统是东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亲干莹曾仕吴,任立节都尉,后迁居海盐。

干宝自小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都有涉猎。在晋元帝时,他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并奉命领修国史。后来,他得到王导的提拔,成为司徒右长史,后来又迁为散骑常侍。

除了精通史学外,干宝还对易学有深入研究,为他后来撰写《搜神记》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

关于干宝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他的学术成就和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晋时期的学术泰斗。

学术成就

干宝是一位在易学领域造诣极深的学者。《晋书》明确注明他对《周易》进行了注解。《隋书·经籍志》中记载,《周易》共有十卷,而晋朝的散骑常待干宝注解了这本书。此外,干宝还著有《周易爻义》一卷,以及梁朝的《周易宗涂》四卷,都是由他所撰写的。然而,《周易宗涂》据《隋志》记载已经失传,两部唐代的志书也没有收录。但是,《周易注》和《周易爻义》这两本书却被收录在两部唐代的志书中。此外,《经典释文·序录》、《宋史·艺文略·经类》以及胡一桂的《周易启蒙翼传》等书籍中也收录了干宝的《周易注》十卷。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干宝还撰写了《周易问难》两卷和《周易玄品》两卷,这些著作也得到了项皋谟、朱彝尊、马国翰等人的认可。然而,《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周易问难》两卷是王氏所撰写,《周易元品》两卷则没有记载撰写人,因此台湾学者黄庆萱等人对于《周易问难》和《周易玄品》这两本书不是干宝所撰写的考证是正确的。干宝的易学著作现在已经散佚,他的《易》注主要散见于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和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后来有人进行了辑本,最早是元代的屠曾开始辑佚。明代下德间,屠曾的孙子勋重订了这些著作,并将其刻在《盐邑志林》中,即现在孙堂的《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所依据并进行了补订。之后,武进的张惠言、甘泉的黄又根据孙、马两家的辑本进行了参校和习刊,这些辑本收录在《玉函山房辑佚书》和《汉堂丛书》中。孙、马、黄三家的辑本各有详略之处,其中马、黄两家的辑本较为完整,而孙家的辑本则更为详尽。综合考虑得失,孙家的辑本更为优秀。(尚秉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外,根据其他典籍的记载,干宝还著有《易音》、《毛诗音》、《周官礼注》、《答周官驳难》、《周官音》、《后养议》、《春秋左氏函传义》、《春秋序论》、《正音》、《立言》等著作。 干宝学术成就详情»

生平

干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作家。他的祖父是东吴时期的奋武将军都亭侯,而他自己则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小说家。

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对中国小说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干宝在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开始仕宦生涯,最初担任盐官州别驾。然而,由于刘聪和石勒的乱起,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干宝随家人迁居到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在永嘉四年(310年),他的父亲去世,被葬在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了守孝而留在那里。到了三世时,他们又迁居到梅园(今海盐通元)。

干宝的学识渊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曾受到华谭的推荐,被任命为著作郎。在建武元年(317年),他得到中书监王导的推荐,成为国史修撰。由于家境贫寒,他请求调任山阴(今绍兴)令,后来又迁到始安(今桂林)担任太守。在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他被封为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他担任司徒右长史,并晋升为散骑常侍。咸和元年(326年),他的母亲桓氏去世,被葬在灵泉里的西南隅,干宝辞去官职守孝。咸和四年,他结束服丧回朝。永和元年(345年),他退休了,而在永和七年(351年)秋天去世,被葬在灵泉里的后花园。朝廷特别封他为尚书令,并从祀学宫。

干宝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成为了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搜神记》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以其奇特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被视为中国志怪小说的奠基之作。干宝的学识渊博,他的著作也涉及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干宝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奋斗,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也将继续为后世人所传颂。 干宝生平详情»

历史评价

干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小说家,被誉为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是一部志怪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干宝的学识渊博,著述宏丰,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被誉为魏晋时期的通人。至今,专家已经收集到了26种、近200卷的干宝著作。

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集合了各种神怪传说的小说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搜神记》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它不仅描绘了各种神怪的形象和特征,还通过这些故事传达了一些道德和哲理的思考。

《搜神记》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上,还体现在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上。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志怪小说的先河,为后来的志怪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为后世的小说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灵感。

干宝的学识渊博,著述宏丰,他的著作涉及了经、史、子、集四部。他的学问广博,不仅在史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和哲学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被后世学者广泛引用和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干宝的著作数量庞大,专家已经收集到了26种、近200卷的干宝书目。这些著作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风貌,还展示了干宝卓越的学术造诣和文学才华。

总之,干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小说家,他的《搜神记》被誉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识渊博,著述宏丰,被誉为魏晋时期的通人。他的著作数量庞大,涵盖了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干宝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更在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干宝历史评价详情»

干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