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徐陵的照片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他是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早年就以诗文才华闻名。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就通读了《庄子》和《老子》。长大后,他广泛涉猎史籍,口才出众。在梁武帝萧衍时期,他担任东宫学士,经常进入禁闼,成为当时宫廷诗人,与庾信齐名,被称为“徐庾”。他与宋朝的郭茂倩一起被称为“乐府双壁”。

进入陈朝后,徐陵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务,继续创作宫廷诗歌,他的诗文以轻靡绮艳而著称。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被追赠为镇右将军、特进,他的官职如故,谥号为“章”。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徐俭、徐份、徐仪和徐僔。

生平

徐陵,被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的高人,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品德。他所在的家族成员都以刚正严肃、诚恳谦逊而闻名。在朝廷文书制度中,徐陵经常担任起重要的角色,他曾经弹劾陈文帝(世祖)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后来的陈宣帝)手下的权臣鲍僧叡以及侍中、中书监等人。他以慷慨陈词、正气凛然的态度,让连陈世祖自己都整理衣冠、严肃正座,而安成王大汗淋漓、惊慌失色。徐陵的勇气和正义感让朝廷为之肃然起敬。

公元569年,徐陵参与罢黜了废帝陈伯宗,扶立了陈宣帝(高宗),因此被封为建昌县侯。皇帝还任命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职位,但他多次推辞,这让皇帝非常感动。后来,朝廷决定选定北伐军统帅,徐陵一言九鼎,否定了许多人推举的淳于量,独力推荐更合适的名将吴明彻担纲,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皇帝多次赞扬他独具慧眼、善于任人。他的诗歌和文集当时备受争议。

徐陵的太祖父徐凭道、祖父徐超之、父亲徐摛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弟弟徐孝克以及四个儿子都是文武全才,尤其在诗文方面水平很高。他的家族在政坛和文坛上有着百年的辉煌历史,门第显赫。徐陵去世后,他的长子徐俭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地位。当时,徐俭正在鄱阳王手下任职,还兼任了浔阳内史等职位。从那时起,他成为了建昌侯,直到5年后的祯明二年(公元588年)去世。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这两部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徐陵的才华和成就。徐陵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辉煌,他的家族也因为他的存在而更加显赫。他的勇气、正义感和卓越才华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徐陵生平详情»

趣闻逸事

42岁的徐陵在梁太清二年被派往东魏出使,他以常侍官的身份前往。东魏国特意为他设宴,以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欢迎。然而,魏国的礼仪官魏收对他却颇为轻视。

那天天气异常炎热,魏收趁机取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徐常侍带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徐陵的不屑和嘲讽。

徐陵明白魏收的意图,但他并没有被气急败坏,反而冷静地回答道:“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了礼仪;现在我来了,再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寒热。”他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和对魏国礼仪的了解。

魏收听了徐陵的回答,感到非常惭愧。他意识到自己对徐陵的轻视是错误的,也意识到徐陵的才能和智慧远超自己。从那以后,魏收对徐陵产生了深深的佩服之情,再也不敢有所轻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徐陵以他的智慧和幽默成功地化解了魏收的轻视,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徐陵趣闻逸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