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原文赏析

  • guān
    shān
    yuè
  • [
    nán
    beǐ
    cháo
    ]
    líng
  • guān
    shān
    sān
    yuè
    qín
    chuān
  • gāo
    lóu
    shàng
    dāng
    chuāng
    yìng
    weì
    mián
  • xīng
    yìng
    shū
    yún
    zhèn
    shàng
    lián
  • zhàn
    jīn
    cóng
    jūn
    nián

原文: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边塞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在关山上照耀着,出征的人们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想必此时妻子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着边关,难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
如今战争如此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的题目。
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所在的地方。
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旅游或出征的人。
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思:想到。
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是客子想象的情景。
当:对着。
未眠:没有睡觉。
旗:星名。星旗: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映:照耀,映照。
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祁连:山名,祁连山。
战气:战争气氛。
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复:又,再。 《关山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当时,徐陵受命前往东魏,担任使者的职务。然而,由于侯景之乱的爆发,徐陵被迫滞留在邺城,无法返回南方。这段时间,对于徐陵来说,是七年的漫长岁月。

在邺城的这段时间里,徐陵对边塞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目睹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边塞的荒凉和辽阔。这些景色和感受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于是,徐陵写下了《关山月》这首诗。这首诗以边塞的月光为主题,描绘了关山的壮丽景色和边塞的寂寥之感。诗中的关山被月光映照得如同白银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美的感觉。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徐陵对南方的思念之情,他渴望能够早日回到故乡。

《关山月》这首诗成为了徐陵在邺城期间的创作之一,也是他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悟的表达。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和关山的描绘,展现了徐陵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他在邺城期间的一种寄托和宣泄,帮助他在困境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和安慰。

徐陵在邺城滞留的七年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苦。然而,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有机会观察和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之美。《关山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源自于徐陵在邺城期间对边塞风光的深入观察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陵的诗才和情感,也成为了他在困境中寻找慰藉和宣泄的一种方式。 《关山月》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通过巧妙运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尽管这首诗只有简洁的八句四十个字,但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了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凭借深厚的功底、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了这首古题新作。以下是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诗人有感而作,将国事家事与征夫思妇融为一体,描述在诗中。当时正值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和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这表达了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具有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这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的构思巧妙地突出了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以及对圆月美景带来的离愁的怨伤。

再次,诗中的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展示了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

整首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关山月》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徐陵的照片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他是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早年就以诗文才华闻名。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就通读了《庄子》和《老子》。长大后,他广泛涉猎史籍,口才出众。在梁武帝萧衍时期,他担任东宫学士,经常进入禁闼,成为当时宫廷诗人,与庾信齐名,被称为“徐庾”。他与宋朝的郭茂倩一起被称为“乐府双壁”。

进入陈朝后,徐陵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务,继续创作宫廷诗歌,他的诗文以轻靡绮艳而著称。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被追赠为镇右将军、特进,他的官职如故,谥号为“章”。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徐俭、徐份、徐仪和徐僔。

猜您喜欢

寄令狐郎中

唐代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乌夜号

唐代 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将母

宋代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