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峤的照片
李峤

李峤(644~713)是唐代诗人,字巨山,出生于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他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李峤与王勃、杨炯是同时代的诗人,他们三人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了唐代律诗的发展。此外,李峤还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互相启发,共同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关于李峤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文献中并未有明确记载。然而,根据他与其他同时代诗人的交流和合作情况,可以推测他的出生年份应该在644年左右,而去世的时间应该在713年左右。这个时间段也与他活跃于唐代文学界的时期相吻合。

总之,李峤是唐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与王勃、杨炯、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人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被誉为“文章四友”之一。尽管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他与其他诗人的交流情况,可以推测他的出生年份在644年左右,去世时间在713年左右。

介绍

李峤,唐代著名诗人,字巨山,出生于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他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20岁时便考中进士。他曾经在举制策甲科中表现出色,后来又担任监察御史等官职。在邕州和严州僚族起义期间,他被派去监军进讨,并亲自前往僚洞劝降,最终成功罢兵并返回。后来他被迁任给事中,先后在武后和中宗朝代担任重要职位,并被封为赵国公。在睿宗时期,他被左迁为怀州刺史。玄宗即位后,他被贬为滁州别驾,后来又改任庐州别驾。关于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但根据《通鉴》的推断,他的出生年应该是在贞观十八年(644年),去世年份则应该是在玄宗开元元年(713年)。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他曾与王勃、杨炯等人交往,被誉为“文章四友”之一,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这些人去世后,李峤成为文坛的老前辈,备受当时人的敬仰。他的诗歌大部分是五言近体,风格与苏味道相似,但词采更加出色。唐代曾经将他与汉代的苏武、李陵相比,称之为“苏李”。明代的胡震亨认为:“巨山的五言诗,大多数典丽,将味道难以超越”(《唐音癸签》)。

李峤的作品中有120首咏物诗,涵盖了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以及服章器用等各个方面。虽然他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显乏味。王夫之在《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中说他的作品“裁剪整齐,但生意索然”,正中其病。他的七言歌行中现存的《汾阴行》一首,咏述了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的故事,表达了盛衰兴亡之感,成为当时广为传诵的作品。据说唐玄宗在安史之乱爆发前逃离长安时,登上花萼楼,听到有人唱着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引起了他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感悲痛,并称赞作者是“天才”。

李峤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对于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词采出众,尤其是他的咏物诗和七言歌行,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 李峤介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