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王十朋的照片
王十朋

王十朋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坚定的立场。他在南宋政府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承事郎和建王府小学教授。他以其名节而闻名于世,坚持正直和公正的原则,勇于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王十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福祉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他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他的政治才能和爱国精神使他成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关于王十朋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根据记载,他的出生年份是1112年。然而,关于他的死亡年份没有明确的记录。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的推测,他可能在1171年去世。

总之,王十朋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以其名节和爱国精神而闻名于世。他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立场使他成为南宋政府中的重要人物。尽管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日期存在一些争议,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生平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智和记忆力。他在7岁时进入塾学,14岁时在不同的学府学习,通晓经史,声名远扬。他年轻时就怀有拯救世人的志向,17岁时就感叹徽、钦两位皇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9岁时,他写下了“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24岁时,乐清县学建成,王十朋以其卓越的才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震动了浙南的诗坛。33岁时,他在家乡创办了梅溪书院,并开始教授学生。34岁时,他进入太学深造。然而,由于南宋政治的腐败和奸臣秦桧的专权,科举考试黑暗,他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能获得名次。直到他46岁时,秦桧去世,高宗即位,他终于在殿试中获得了状元的头衔。之后,他因为主张抗战,并推荐了爱国将领张浚和刘锜,遭到主和派的排斥,被迫离开京城返回家乡。

孝宗即位后,王十朋被任命为严州知州,但他未能赴任,被召为司封员外郎,后来又被任命为国子司业、起居舍人和侍御史。他坚决反对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罪名弹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其被罢职。

在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败,主和派开始对他进行非议。他上书称恢复大业不能因一次失败而动摇,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被任命为饶州和湖州知州,积极救灾除弊,取得了一定的政绩。

在文学方面,王十朋多次游历雁荡山,每次都是在参加进士考试之前,而且都是北上临安时。因此,他对雁荡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中,对雁荡山给予了高度评价:“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他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雁荡山的美景融为一体。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塑造了王十朋坚定不移的高尚风格,而他以卓越的才华赞美了雁荡山的美景。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面对雄伟奇特、千姿百态的雁荡山景色,他仍然感到力不从心,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愧无笔力助庄严!”从此以后,“难下笔”成为描绘雁荡山的名句。

乾道五年冬天,王十朋卸任离开泉州时,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涕泣挽留,仿效饶州百姓拆除了他必经的桥梁,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王十朋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