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周必大的照片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他的祖父周诜时迁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周必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庐陵四忠”之一。

周必大擅长文词,被誉为南宋文坛的盟主。他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文人都有深厚的交情。他的文学作品包括《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的政治才能也备受赞誉。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忠诚和德行得到了宁宗的赞赏,宁宗亲自为他撰写了“忠文耆德之碑”,并赐谥文忠。

周必大于1204年10月25日去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成就,为南宋的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成就

周必大: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周必大是一位极富才干的政治家,他的功绩和名誉远播。无论是在辅佐朝廷还是主政地方,他都表现出了立场坚定、勇于言事的特点。他善于制定政策,勤奋地治理政务。他主张强兵,制定了“诸军点试法”,以整肃军纪。他也主张富国,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国家收入。他以民为本,减轻赋税,赈灾救民。他注重政治修养,选拔人才,考核官吏,巩固职守。这些主张展示了周必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一生都秉持着刚正不阿、清廉执政、爱国爱民的作风。

除了政治家的身份,周必大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歌赋无不充满智慧和才情。他的书法刚劲有力,独具一格。

周必大创作了600多首诗。他的诗作有的善于描绘物象,比如《池阳四咏·翠微亭》中的“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双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用新颖的比喻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意境。还有《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中的“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虽然气骨稍弱,但却清新淡雅。

他初学黄庭坚,后又深入研究白居易和杜甫的作品。在一些诗作中,他喜欢使用典故,但未能完全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他在政务上担任要职很长时间,许多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是由他撰写的。比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骈文的佳作。

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他的题跋如《题陆务观送其子赴官诗》、游记如《南归录》所写的游石湖,都富有情致。总的来说,这类散文内容丰富,但文采有时稍显不足。

周必大的知识渊博,熟悉当时的人物和历史故事。在他的散文和《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许多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铭等文字,主次分明,具有史法特点,常被元代修《宋史》的学者所引用。

周必大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作品,总计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他的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共计二百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作品,其中有清咸丰刊本。《玉堂大记》、《二老堂诗话》等作品被选入《四部丛刊》。

周必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成就令人钦佩。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学造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周必大主要成就详情»

轶事典故

周必大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有一种酒杯名为“鹤飞盏”,斟上酒后,杯上的鹤就会飞起来,而喝完酒后,鹤就会消失。这种酒杯被称为“鹤飞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和惊喜。

另外,周必大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朱熹在与刘子澄的信中评论说:“现在是需要下大承气汤的症状,他(指孝宗)却下四君子汤。虽然不会造成危害,但恐怕对病情也没有好处!”这段评论揭示了周必大在政治上的一些问题,他的决策可能不总是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

据记载,周必大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野鹤。他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备受赞誉。孝宗在一天退朝空闲时,感叹说:“好一个宰相!只是怕他福薄。”一个老宦官在孝宗身边说:“官家所感叹的,难道不是周必大吗?臣观察司马光的画像,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孝宗听后笑了,于是提拔了周必大。周必大此后任太平宰相,参与并闻知禅让盛事,晚年出镇长沙,退休后得享十多年的清闲福气。这段故事展示了周必大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得到皇帝的赏识。

此外,周必大还在乡里建了一个名为“三忠堂”的建筑,以纪念他所敬慕的三位人物:欧阳修、杨邦乂和胡铨。这三位人物都是庐陵人,也都是周必大平生所敬慕的人。周必大撰写了关于他们的事迹的文章,这被认为是他的绝笔之作。

总的来说,周必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他的鹤飞盏、大承气汤、貌类温公和敬慕三忠等事迹都展示了他的才能和个性。他的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也让人们对他的人生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周必大轶事典故详情»

生平

翟婉容的行为违背了法律,应该受到惩罚。他还多次上书孝宗,直言敢谏,对朝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批评。他的直言不讳,赢得了孝宗的赞赏和信任。



周必大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军事事务。他曾多次上书孝宗,建议加强边防,整顿军队,提高军事实力。他认为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他的建议得到了孝宗的采纳,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周必大还非常关心民生问题。他曾多次上书孝宗,建议减轻赋税,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他认为国家的财政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他的建议得到了孝宗的重视,一些减税政策得以实施,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周必大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曾多次上书孝宗,建议加强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他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只有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的建议得到了孝宗的支持,一些教育改革措施得以实施,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总的来说,周必大是一位刻苦勤学的学者,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勇于直言敢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我们应该像周必大一样,努力学习,勇于直面问题,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周必大生平详情»

家族成员

周家世代显赫,堪称望族。从曾祖父开始,周家就有着高官厚禄的身份。曾祖父周衎曾担任朝奉郎,并因功绩累赠太师、秦国公。曾祖母郭氏也因为丈夫的官职而被封为秦国夫人。祖父周诜更是官至左朝散大夫,同样因为卓越的才能和贡献而被累赠太师、秦国公。祖母潘氏、李氏和张氏都因为嫁入周家而被封为秦国夫人。父亲周利建虽然官职没有祖辈高,但也曾担任左宣教郎和太学博士,同样因为功绩被累赠太师、秦国公。母亲王氏也因为嫁入周家而被封为秦国夫人。

在周家的平辈中,有一个弟弟周必强,关于他的生平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另外,周家还有一个妹妹周三叟,可惜她夭折了。

周家的配偶是王氏,她是监察御史王葆之的女儿,因此被封为益国夫人。

周家的子辈中,有一个儿子叫周纶,他曾担任朝请大夫和知筠军二州事。

周家的孙辈中,有一个孙子叫周颢,他曾担任宣义郎和监景德镇兼烟火公事。周家还有一位长孙女,她嫁给了承事郎、监嘉兴府籴纳仓的萧彖。此外,还有四位孙女,她们是周必大的孙女,除了长孙女外,她们的生平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周家世代显赫,拥有高官厚禄的身份。他们的家族背景和婚姻联姻都与官员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家族成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周家增添了荣耀和声望。 周必大家族成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