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柳如是的照片
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是明末清初的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她因读宋朝辛弃疾的《贺新郎》中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号如是。她出生于浙江嘉兴。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从小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被掠卖到吴江做婢女。在妙龄时,她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她往来于江浙和金陵之间。

柳如是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和《尺牍》。这些作品展现了她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她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表达了她对命运的矛盾和对生活的热爱。

柳如是的生平中并没有明确的出生和死亡日期记录,只知道她活动在17世纪的明末清初时期。

生平

柳如是,原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或隐雯。她是一位名媛,喜欢取别号。据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所述,当时社会风气使然,许多名媛都喜欢取别号,比如黄皆令的“离隐”和张宛仙的“香隐”。柳如是的名字也反映了社会风俗和时代地域人事的关系。她的字是靡芜,后来改名是,字如是。她还以佛典中的“如是我闻”之语而自称“我闻居士”。她与钱谦益结婚后,钱取了柳姓的郡望,称河东君,并寓居“美人”之称。

柳如是的童年并不幸福,她的身世也不清楚。有关她出生地的说法有浙江嘉兴和江苏吴江等,但现在很难考证。至于柳如是为什么会沦落风尘,有人猜测是被歹徒掠走,但没有实据。她在幼年被卖给盛泽归家院的名妓徐佛家,成为养女并接受徐的教养。明崇祯四年,她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走。起初她是周府妇人的侍婢,得到周老夫人的喜爱。后来,周道登强迫她成为妾室,但不到一年,因为周府的其他妾室加害,她差点被处死。周老夫人阻止了这一行为,并将她赶出了周府,然后卖给了娼家。明崇祯五年,柳如是流落到松江,改名为“影怜”,表达了她对这个浊世界的自怜之情。在松江,她与复社、几社和东林党人交往,经常穿着男装,与他们一起讨论时事,吟诗唱歌。

钱谦益答应以正妻的礼仪迎娶柳如是。明崇祯十四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与柳如是结为夫妻,居住在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处非常愉快。这成为当时的佳话。明朝灭亡后,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但钱谦益推辞不允。于是柳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试图自杀。然而,钱谦益降清后遭到忌惮,被逐回乡,最终郁郁而死。钱氏家族趁机逼迫柳如是,河东君选择了自缢,年仅四十六岁。

柳如是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不幸。她从小就被卖到妓院,后来又被迫成为妾室。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和尊严。她与钱谦益的婚姻虽然短暂,但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理解使他们成为一对佳偶。柳如是的自杀行为表明了她对忠诚和荣誉的追求,而钱谦益的死亡则反映了他对家族和责任的忠诚。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悲剧和浪漫,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柳如是生平详情»

评价

柳如是:一代风流才女的悲惨命运

柳如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的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原名爱柳,后来因读辛弃疾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号如是。她还被世人称为“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从小就显示出聪慧好学的天赋,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她在妙龄时被掠卖到吴江做婢女。后来,她改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和金陵之间。由于她的美艳绝代和才华过人,她成为了秦淮名妓。她留下了许多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柳如是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成为南明的礼部尚书。然而不久后,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说钱谦益与她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片刻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但被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腼颜迎降了。他去了北京,而柳如是留在南京。钱谦益在清朝担任了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然而受到柳如是的影响,半年后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后来,他因为一起案件而被牵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联系。柳如是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展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而言,柳如是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的书画才华也很出众,她的画作简约而清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的书法深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然而,1664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了柳如是身上。乡里的族人聚众欲夺取她的房产,为了保护钱家的产业,柳如是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的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才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这时距离钱谦益去世仅仅两个月。

柳如是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悲剧,然而她的爱国精神和才华却让人们铭记。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柳如是的一生是一个永恒的传世佳话,她的才华和爱国精神将永远被人们所称颂。 柳如是评价详情»

介绍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号影怜,又号我闻居士、河东君,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夫钱谦益是东林党首领,南明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虽然身处脂粉之地,柳如是却倜傥自如,不但工于书法,诗词也有较高造诣。因其才貌出众,获得当时宋徵舆、陈子龙等著名人物的青睐。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妓,她以其才华和美貌而闻名于世。她的本姓是杨,名字叫爱,但她更喜欢使用柳如是这个艺名。她还有其他的号,如影怜、我闻居士和河东君。关于她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她是浙江嘉兴人,另一种说她是江苏苏州吴江区人。

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这是明末清初时期秦淮河畔八位著名妓女的称号。她的丈夫是钱谦益,他是东林党的首领,也是南明礼部尚书。然而,后来钱谦益投降了清朝,但他仍然在清朝担任礼部侍郎的职务。

尽管柳如是是一位名妓,但她并不局限于脂粉之地。她不仅擅长书法,还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的才华和美貌吸引了当时许多知名人士的青睐,如宋徵舆和陈子龙等。

柳如是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非凡之处。尽管她的身份是一位妓女,但她通过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尊重和赞赏。她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才华和美貌的重视,以及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限制。

柳如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才华和美貌使她成为了当时的一位名人。她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限制,以及女性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柳如是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对于女性力量和价值的肯定。 柳如是介绍详情»

藏书故事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藏书家和书画家

柳如是,本名杨爱儿,后改姓柳,字如是,号隐怜,又称河东君、我闻居士。他原籍浙江嘉兴,后来移居江苏吴江。柳如是年幼时被送到吴江盛泽归家为婢,稍长之后,他流落到青楼。在24岁时,他与钱谦益结为妾妇。柳如是擅长琴棋书画,诗词书画方面也颇有名气。他在钱氏的“绛云楼”中拥有万卷书籍,广泛研究各种著作,以整理图书为乐。他与南宋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齐名。柳如是曾经校勘过《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他的字体妩媚秀丽。除了“绛云楼”外,他还有一个名为“惠香阁”的藏书之地,书籍上印有“惠香阁”、“女史”、“惜玉怜香”、“柳如是”等字样。

钱谦益去世后不久,柳如是遭到了族孙钱曾和钱谦光等人的逼宫勒索。他们夺走了柳如是的600亩田地和数十名家仆,并索要了数千两银子。柳如是一时之间无法凑齐这笔钱,钱曾便威胁道:“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毋代赀饰。”柳如是随即留下遗嘱给女儿后,便自杀了。他的传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

现代学者陈寅恪著有《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柳如是作为明末清初的藏书家和书画家,他的才华和学识备受赞誉。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不幸和困境,但他对书画的热爱和追求从未停止。他的作品和传世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柳如是藏书故事详情»

柳如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