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

洪迈(1123——1202)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他的字是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迈是洪皓的第三个儿子。

洪迈在官场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等职务。他还曾担任副丞相,并被封为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洪迈的卒年是八十岁,被追谥为“文敏”。

洪迈的第一任妻子是兵部侍郎张渊道的女儿张氏,后来又继娶了陈氏,两位妻子都被封为和国夫人。

洪迈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文、史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写作史书。他的代表作品有《容斋随笔》和《容斋续笔》,这两部书是他的随笔集,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南宋文学的瑰宝。

洪迈的文学风格独特,他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作品中常常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洪迈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尤其以《容斋随笔》和《容斋续笔》为代表。他在官场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封为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洪迈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都为后世所称道。

著述

洪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的文集《野处类稿》和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以及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和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名作。

洪迈是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他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每当他读书时,只要有所心得,他就会随手记下来。经过40多年的积累,他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这部作品,共分为5集,共计74卷。

《容斋随笔》是洪迈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洪迈的思考和观察。他在书中涉及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等等。他的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容斋随笔》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洪迈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等等。他的观点既有独立的见解,又有深入的思考。他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论往往能够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洪迈的《容斋随笔》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他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洪迈的学识渊博和著作丰富使他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研究和传颂。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后世的学者和读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洪迈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丰富的学者。他的《容斋随笔》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察。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研究和传颂。洪迈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观点对于后世的学者和读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洪迈著述详情»

人物生平

洪迈(1094年-1157年),字远之,号洪子,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洪适甚至官至宰相。洪迈的父亲洪皓曾被金人扣留,而洪迈在年幼时就跟随兄长们攻读。他天资聪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即使是一些农民和庶民的职位,他也能够理解和欣赏。在十岁时,他随兄长适逃亡,曾多次往返于秀州和饶州之间。在衢州的白渡,他看到了一面题有两首绝句的败壁,其中一首是“油污衣”,内容是描述一点清油弄脏了白衣,即使洗遍千江水也无法恢复当初的洁白。洪迈读后深受启发,这表明他从小就有高尚的品格,与众不同。

洪迈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进士,被任命为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然而,由于受到秦桧的排挤,他被调到福州担任教授。此时,洪迈的父亲洪皓已经从金国回国,担任饶州知州。洪迈决定不去福州,而是前往饶州侍奉父母,直到绍兴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在二十八年(1159年)葬父后,他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任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派使者来议和,洪迈作为接伴使,坚决主张不与金国妥协。朝廷打算派遣使者前往金国报聘,洪迈毅然请行。于是,他以翰林学士的名义充当贺金国主登位的使者。到达金国燕京后,金人要求洪迈行陪臣礼。洪迈起初坚决不从,但金人将使馆锁住,不给他提供食物和饮水,直到三天后才得以见面。金国大都督提议扣留洪迈,但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行,于是洪迈被遣返。

洪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他“使金辱命”,导致他被罢官。之后的乾道二年(1166年),他被任命为吉州知州,后来改任赣州知州。洪迈上任后,非常重视教育,建立学馆,修建浮桥,方便人民。之后,他又被调任建宁府知府。淳熙十一年(1184年),他被任命为婺州知州。在婺州,他大力发展水利,修建了公私塘堰和湖泊共计八百三十七处。后来,孝宗召见洪迈,他建议在淮东修建城池,加强抗金的边防,增加驻军,并补充水军,以加强守备。这一建议得到了孝宗的赞许。洪迈还被任命为佑神观的提举兼侍讲,同时负责修撰国史。洪迈进入史馆后,继续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洪迈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