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抗清斗士。他出生于1630年,儿时随父亲居住在广州荔湾区西场。后来,他随父亲回到番禺,恢复了屈姓,并改名为大均。他早年受业于陈邦彦,1646年成为南海县的生员。

在1646年,清军攻占了广州。两年后,屈大均参加了陈邦彦等人的反清斗争,但最终失败。之后,他前往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上了《中兴六大典书》,并被授予中秘书的职位。不久后,他因为父亲去世而急忙回到家乡。

屈大均早年受到陈邦彦的思想影响,参与了陈等人的抗清斗争,并冒着风险收敛了他们的遗骸。为了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削发为僧,入寺庙,并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死庵”,以表示他决心不臣服清廷。在此期间,他以化缘为名,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派人向抗清名将郑成功送情报,希望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进攻南京。

1650年,清兵再次围攻广州,为了避免祸患,屈大均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继续居住在“死庵”。从1656年开始,他以化缘为名,开始四处云游,奔走于吴越、幽燕、齐鲁、荆楚、秦晋等地,北游关中、山西,还前往南京谒明孝陵,登上北京的景山,寻找崇祯的死地哭拜,并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人交往。之后,他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中筹划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了《出塞》和《塞上曲》等曲子。回到关内后,他积极活动于齐、鲁、吴、越之间,与魏阱、祁班孙等人秘密联络郑成功。后来,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等地。

1660年秋天,屈大均前往南京,与朱彝尊一起游览山阴,并参加了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人在杭州被杀,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屈大均则避居桐庐。

1673年,屈大均去世。他是明末清初时期抗清斗争的一位重要人物,为了反抗清廷,他不惜削发为僧,四处云游,积极参与抗清活动,为保卫明朝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人屈大均的照片
屈大均

屈大均简介: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