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岑参的家世背景非常显赫。他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然而,他的家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此后,岑参的父亲也很早就去世,使得岑参的家境变得孤贫。

尽管家境贫寒,岑参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从小就开始接受兄长的教育,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在他五岁时转任晋州刺史,他随父居住在晋州。父亲去世后,他仍然留在晋州,直到开元十七年才搬到嵩阳。不久之后,他又搬到颍阳。在这两个地方,岑参都有自己的草堂。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岑参二十岁时来到长安,希望通过献书求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只能四处奔走。直到天宝三年,他才登上进士榜,成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在考取进士之前,他曾写过《感旧赋》,叙述了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年,他被派往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担任掌书记,这是他第一次出塞。然而,他在戎马中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天宝十年,他回到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人一起游玩,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十三年后,他再次出塞,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这次出塞,岑参更加渴望为国家立功,边塞诗名作大多在这个时期产生。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岑参回到东归勤王,杜甫等人推荐他为右补阙。然而,由于他频繁上书,批评权臣佞臣,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乾元二年,他被贬为岑州刺史,不久后去世。

岑参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诗歌却流传至今。他的诗风沉雄淡远,新奇隽永,题材多样。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家族沦落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有对边塞生活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岑参的诗歌承载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官员的独特视角。尽管他在仕途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的诗歌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