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陈继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在书法方面,他受到了苏轼和米芾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萧散而秀雅。他尤其擅长描绘墨梅和山水,他的画作多以小幅册页形式呈现,自然而随意,意态萧疏。他的山水画多以水墨云山为主题,笔墨湿润而松秀,给人以深深的情趣。
陈继儒在论画方面倡导文人画,他认为南北宗都有其可取之处,他非常重视画家的修养,并赞同书画同源的观点。他还是一位热衷于下棋的爱好者,与同郡的徐阶关系密切,徐阶对他非常器重。
陈继儒的作品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之作。他还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和《小窗幽记》等著作。
陈继儒生于1558年十一月七日(农历十二月十四日),卒于1639年九月二十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他从小就以读书为主,与同郡的引齐名,成为三吴名士争相结交的对象。二十九岁时,他放弃了儒衣冠,隐居在小昆山南部,毅然决然地摒弃了科举仕进的念头。他还建立了庙宇,供奉二陆(陆机、陆云),并请求四方名花,广植在庙前,以此来娱乐二位先生。因此,这个庙宇被称为“乞花场”。
在父亲去世后,陈继儒搬到了东佘山,在山上建造了“东佘山居”,其中包括顽仙庐、来仪堂、晚香堂和一拂轩等建筑。从那时起,他闭门读书,但仍与三吴名士保持联系,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官豪绅,这引起了一些时人的嘲讽。
当时无锡的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邀请陈继儒前去,但他婉言谢绝了。黄道周曾经给崇祯帝上疏,提到了陈继儒,称他志向高雅,博学多通,是当时的佼佼者。
陈继儒去世后,葬在东佘山。他的一生充满了艺术和学术的追求,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陈继儒简介: 陈继儒(1558~1639)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出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他在二十九岁时成为诸生,后隐居于小昆山,之后又搬到东佘山居住。他在家中专心著述,擅长诗歌和文学创作,书法造诣高超,尤其擅长苏、米两种字体。此外,他还具备绘画的才能,尤其擅长墨梅和山水画,他的梅花画作多为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陈继儒多次受到朝廷的征用,但他都以疾病为由辞谢。他在论画方面倡导文人画,主张南北宗论,强调画家的修养,认为书画同源。他的代表作品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之作。此外,他还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等著作。陈继儒于163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