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的争议

争议
陈继儒是一位隐士,他曾经隐居在小昆山,因此被赋予了隐士的名号。然而,他却经常在官绅之间周旋,这引起了一些人的诟病。这些诟病者认为隐士应该保持低调,远离尘嚣,而不应该身在朝廷之下。直到清乾隆时期,蒋士铨创作了传奇剧《临川梦·隐奸》的出场诗,许多人认为这是在讽刺陈继儒。诗中写道:“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终南捷径无心走,处士虚声尽力夸。獭祭诗书充著作,蝇营钟鼎润烟霞。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这里提到了云间,这是松江的古称,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在刺陈继儒。

陈继儒在他的中庭书中写下了一联诗:“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这是陆放翁的诗联,虽然名字谦逊,但实际上却显得简傲。其中的“误称高”一词包含了复杂的心情:是真的高贵还是被误认为高贵,是应该被称赞还是“误称”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辩解的成分。虽然有辩解,但巧言岂能没有本意呢?

即使是陈继儒的同时代人也当面讥讽他的“飞去飞来宰相衙”的行为。梁章钜的儿子梁恭辰在《巧对续录》中记载了这一点。陈继儒在王荆石家遇到一位显宦,显宦问王荆石:“这位是谁?”王荆石回答说:“是山人。”显宦说:“既然是山人,为什么不去山里呢?”这是在嘲笑陈继儒也是门下之人。在吃饭时,显宦下令说:“首要鸟名,中要《四书》,末要曲一句承上意。令曰:“十姊妹嫁了八哥,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只是二女将靠谁?”众客寂然,摇头莫能回答,显宦满意地笑了,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陈继儒。陈继儒回答说:“画眉儿嫁了白头翁,我已经老了,无能为力了,辜负了青春年少。”他的回答非常巧妙,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名声或许是实至名归的,但是时人却嘲笑他,恐怕他在官绅之间的周旋也是事实。

诗人陈继儒的照片
陈继儒

陈继儒简介: 陈继儒(1558~1639)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出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他在二十九岁时成为诸生,后隐居于小昆山,之后又搬到东佘山居住。他在家中专心著述,擅长诗歌和文学创作,书法造诣高超,尤其擅长苏、米两种字体。此外,他还具备绘画的才能,尤其擅长墨梅和山水画,他的梅花画作多为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陈继儒多次受到朝廷的征用,但他都以疾病为由辞谢。他在论画方面倡导文人画,主张南北宗论,强调画家的修养,认为书画同源。他的代表作品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之作。此外,他还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等著作。陈继儒于163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