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的评价

评价
王翰是一位出身富贵之家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旷达、豪放、谐谑而闻名,然而在这些背后,流露出了士兵们的一种厌战情绪。

王翰的词作风华流丽,他能够自己写歌词并自己舞蹈。在唐代的七言断句中,王昌龄的《秦时明月》被誉为压卷之作,而王翰的《葡萄美酒》也被推崇为压卷之作。王渔洋认为,必须要有压卷之作,而王维的《渭城》、李白的《白帝》、王昌龄的《秦时明月》、王之涣的《黄河远上》几乎可以算作是压卷之作。然而在唐朝末年,再也没有出现过像这四首诗一样的作品了。

据张说所说,王翰的文笔非常快,他写作能力很强。有一次,徐坚问张说当代文士中谁写得好,张说回答道:“王翰的文章就像琼林玉斝一样,虽然有些瑕疵,但是非常珍贵,如果能够弥补其不足,发挥其长处,也是一时之才。”这番评价应该是在说王翰的文章,而不是诗。可惜的是,他留下来的文章太少,我们无法判断张说的评价是否公正。

从王翰留下的十四首诗来看,他在写七言诗方面比五言诗更擅长。他有一首名为《饮马长城窟行》的歌行体诗,真正展现了他驾驭语言的才华和独特的观察角度。其中有句“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从这句诗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为修筑长城而牺牲了无数百姓的行为感到愤怒,甚至指责修筑长城就是在“筑怨”,这也暗示了秦始皇的愚蠢。

他还写过一首《飞燕篇》和一首《古蛾眉怨》,这可能是在被贬谪之后创作的,因为内容涉及到对宫中奢侈生活的讽刺和对宫女命运不幸的哀叹,可以推测他想要宣泄一下自己的不满。幸好,他也有一些鼓励宫女的话,虽然不算特别积极,但对他自己来说比较适合——“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

总的来说,王翰的凉州词与王之涣的凉州词同样享有盛名,他的作品流露出士兵们的厌战情绪。他的词作风华流丽,尤其在写七言诗方面更加出色。然而,他留下的作品较少,我们无法完全评判他的才华。无论如何,王翰的词作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诗人王翰的照片
王翰

王翰简介: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出生于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是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但他的诗集并未流传下来,仅有14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王翰曾经登上进士榜,他敢于直言极谏,因此被调任昌乐尉。后来,他再次被选拔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秘书正字。随后,他又被提升为通事舍人和驾部员外。

王翰曾经出任汝州长史,后来改任仙州别驾。在他的一生中,他以边塞诗人的身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但可惜的是,他的诗集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通过《全唐诗》中的14首诗来了解他的才华。王翰于公元72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