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的成就

成就
透露出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张养浩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致的赞美为主题。他在归隐田园后,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这种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在《朱履曲·警世》中,他写道:“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的深刻认识和对自己曾经的威风消失的感慨。

然而,张养浩在归隐田园后,却找到了一片与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他给自己的别墅起了一个雅号,叫云庄,修建了一座绰然亭和遂闲堂。云庄内的绰然亭和遂闲堂成为他寻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他在《雁儿落兼清江引》中写道:“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带云山妙。”在《水仙子·咏遂闲堂》中写道:“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到,尊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表达了他对云庄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在家乡的湖光山色中,张养浩找到了灵感的源泉。他时而在明湖游赏,时而登上华不注,时而登临汇波楼,时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赏自然景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他的诗曲作品中,时时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胡十八》中,他写道:“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张养浩作为一位散曲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官场黑暗的认识和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致的赞美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在描写湖光山色的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对官场腐败的厌恶。

诗人张养浩的照片
张养浩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1269—1329年)是元代著名的汉族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出生于山东济南。他以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被誉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包括《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这首散曲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之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故国兴衰的思考和感慨。

除了散曲创作,张养浩还涉猎诗文,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诗文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张养浩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创作和追求。他在元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为散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养浩于1329年去世,然而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才华和创作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欣赏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