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卒年考疑

卒年考疑
差太大。因此,庄万寿先生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



然而,关于嵇康被诛的确切时间,历史上的记载并不一致。《三国志》和《晋书》中的记载有所差异,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释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一些其他的史书和文献也提到了不同的时间。例如,《世说新语》中的《任诞》一则提到了嵇康、阮籍和山涛三人的年龄相比,其中提到嵇康年少于阮籍。根据徐震先生的研究,《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于景元四年去世,那么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是建安十四年。而《山涛传》中记载山涛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去世,那么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是建安十年,比阮籍大四岁。《嵇康传》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嵇康的去世年份,但根据《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可以推断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是魏文帝黄初四年,比山涛小十八岁,比阮籍小十四岁。



《通鉴》在记载嵇康的事迹时主要依据了《晋书》,但也借鉴了《三国志》,因此抄录了其中关于嵇康的一段内容。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嵇康在景元中坐事诛,所以《通鉴》将其事情发生的时间定为景元三年。然而,《晋书》中对嵇康的事迹以及徐震先生对嵇康生卒年的考证,并没有利用《三国志》的材料,因此可能有所遗漏。



庄万寿先生认为嵇康的卒年应该是景元四年。他认为,虽然景元三年冬钟会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真正开始伐蜀的时间是在景元四年。因此,嵇康被害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完全有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任吏部郎,《绝交书》中提到“前年自河东还,闻……”,所以可以推断《绝交书》应该是在景元三年写的。《绝交书》中提到嵇绍“年八岁”,而《晋书》中记载嵇绍“十岁而孤”,如果按照景元四年的时间来推算,从写《绝交书》到嵇康被害之间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但如果按照景元三年来推算,嵇绍的年龄差距就太大了。



综上所述,关于嵇康被诛的确切时间,历史上的记载并不一致。《通鉴》将其事情发生的时间定为景元三年,而庄万寿先生认为应该是景元四年。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嵇康的生卒年也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嵇康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他的生卒年是什么,他的才华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研究。

诗人嵇康的照片
嵇康

嵇康简介: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是汉族,出生于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他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文学家。

在正始末年,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同倡导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提倡人们超越传统的名教观念,顺应自然的本性。他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曾娶曹操的曾孙女,并担任曹魏中散大夫的官职,因此被尊称为嵇中散。

然而,嵇康后来因得罪钟会而被司马昭构陷,最终被处死。具体的死因和细节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