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谱:
李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才华早在幼年时期就得到了认可。据记载,他在7岁时就能够写出有章法的文章,引起了韩愈和皇甫湜的注意。他们在经过李贺的家时,让他写一首诗,李贺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下了一首名为《高轩过》的诗,让两位前辈大为惊讶。从此以后,李贺的名字开始在京城中传开。
在15岁时,李贺被认为与李益齐名,但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因为李益比李贺大很多,而且已经成名多年。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只是指他们都以乐府诗见长。虽然李益的名声更早,但李贺的才情也不容忽视,他能够与前辈们相媲美。
在16岁时,唐顺宗继位,但他很快就生病了。他任用了王叔文、韦执谊等人进行改革,被称为永贞革新。然而,宦官俱文珍与贵族官僚勾结,迫使顺宗退位,新政也随之失败。次年,顺宗病死。一些唐代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暗指,暗示顺宗并非因病而死,而是被害身亡。李贺在成年后得知这件事后,写下了《汉唐姬饮酒歌》来讽刺顺宗。
18岁时,李贺写了一首歌曲《雁门太守行》去拜访韩愈。虽然小说不能完全相信,但这个故事被保存了下来。在同一年,他的父亲去世,这使得他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可能也是他年少时参加考试的原因之一。他参加了河南府的考试,写了一首名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的作品,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是,有人诋毁他说:“父亲名声很高,儿子却没有考中进士。”韩愈为此写了《讳辨》。然而,李贺最终没有通过礼部的考试,落榜了。
19岁时,李贺离开京城返回昌谷,写下了《出城》一诗,其中有“卿卿忍相问”的句子,可以推测他在进京赴考之前已经结婚了。在十月期间,他再次前往长安。途经洛阳时,韩愈和皇甫湜前来慰问落榜的人,李贺写下了《高轩过》以答谢。十月十四日,他写下了《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与前辈告别。到了长安后,他尝试拜访一些官员,但没有成功。
20岁时,经过宗人的推荐和考核,李贺的父亲得到了官职。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