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特点:
李贺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受到了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的影响。经过自己的熔铸和苦吟,他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贺的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如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力神奇瑰丽、旖旎绚烂。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诗中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银浦流云学水声”、“玉轮轧露湿团光”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追求“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因为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所以他被称为诗鬼。
长吉的另一个特点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他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他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被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后来的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许多文人学者对李贺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杜牧称赞他为“骚之苗裔”,王夫之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认为:“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认为李贺是唐代解乐府遗法的唯一人。可以看出,李贺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总之,李贺的诗歌独具特色,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他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他的作品受到了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的影响,经过自己的熔铸和苦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许多文人学者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