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太原祁人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意,多次考进士都没有成功,导致他的行为放浪不羁。他曾经担任过随县和方城县尉,最后官至国子监助教。
温庭筠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度过。据考证,他从小就随家客居住在江淮地区,后来定居在鄠县的郊野,靠近杜陵。因此,他自称为杜陵游客。他的相貌奇丑,被人称为温钟馗。他年轻时就苦心学习文学,很早就以词赋兼工而闻名。在晚唐时期,他参加考试时以律赋为主,每篇都是八韵。据说他叉手一吟就能完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可完成整篇作品,因此被称为温八叉或温八吟。
温庭筠喜欢讥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他也不受拘束,放纵自己的酒欢。因此,他得罪了权贵,屡次考试不中,一生都过得很艰难,最终贫困潦倒。在唐宣宗朝,他代人作赋扰乱科场,被贬为隋县尉。后来被任命为襄阳刺史巡官,又被授予检校员外郎的职位,但不久就离开了襄阳,成为江陵的客人。在唐懿宗时期,他曾担任方城尉,最后官至国子监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他的诗歌写实物,具有丰富的声调和色彩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遇,也反映了时政。他的吊古行旅之作充满深切的感慨,气韵清新,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格。他的词多写女子的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他的词数量在唐代词人中最多,大部分被收录在《花间集》中。原本的诗集已经散佚,后人编辑了《温庭筠诗集》和《金荃词》。此外,他还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并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太平广记》中有很多引用。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