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温庭筠,约生于812年,逝世于866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和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精通音律,词风浓郁丽艳,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来看,他的成就都不及李商隐。他与李商隐、段成式并称为“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祖先温彦博是一位宰相,但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家族已经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交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他与段成式的关系也很好,两家互通诗文,合编了《汉上题襟集》。温庭筠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的诗风承袭了南北朝时期齐、梁、陈宫体的余风,同时也开启了花间派的艳体,成为民间词转变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作为词人,温庭筠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和词集《金荃》,但这两部作品已经散失。现存的《花间集》收录了他的66首词作,并被列为篇首。温庭筠的词风婉丽动人,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至今保存下来的词作有310余首,对后世的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