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扬正义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

文章题目:韩愈的豁达性情与友谊精神

韩愈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豁达的性情和友谊精神而闻名于世。他的一生中,有许多故事和事迹展现了他的品质和价值观。

在潮州期间,韩愈遇到了一个面貌凶恶的和尚。他看到和尚的长牙后,心生不满,想要敲掉他的牙齿。然而,当他回到衙门后,却收到了一个红包,里面竟然是一对长牙,和那个和尚的一模一样。韩愈感到惊讶,他不明白为什么和尚能够知道他的想法。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和尚是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意识到自己以貌取人的错误,向大颠和尚道歉,并与他成为了好朋友。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人们在城里修建了一座庵,名为“叩齿庵”。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潮州的放排工。这些工人经常在江边工作,由于湿衣服的长时间穿着,他们容易患上肚痛和风湿病。当地的妇女看到他们赤身裸体工作后,向官府告发。韩愈听闻此事后,亲自前往江边实地查看,并认为放排工穿湿衣服容易生病。于是,他让工人们在腰间扎一块布来遮羞,这块布后来被称为“水布”,成为了潮州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的必备物品。

韩愈的性格开朗豁达,他与人交往时不分贵贱,无论对方是成功还是失败,他始终保持一贯的态度。年轻时,他与孟郊、张籍交好,尽管他们的声名地位还不高,但韩愈毫不避讳地在公卿中赞扬他们。即使韩愈后来身份显贵,他仍然与他们保持着友谊,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而对于那些权豪势要,他却视之如奴仆,不屑一顾。韩愈善于鼓励后进,他将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招待那些前来求学的人,即使自己早餐都吃不上,也毫不在意。他总是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正义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

韩愈的豁达性情和友谊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以真诚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论贵贱,不论成功与否。他的行为和品质告诉我们,友谊和人性的价值远远超过个人的得失。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豁达和友谊精神,以真诚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