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创作态度

创作态度
贾岛的诗作非常自然流畅,读者很难察觉到他在苦苦推敲修改的痕迹。这正是他苦吟的结果,他用心炼字炼句,使作品的意境得以充分表达。

贾岛在炼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一首诗如果意境不佳,读起来就像嚼蜡一样无味,毫无兴趣。贾岛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努力追求意境的完美。

同时,贾岛也非常注重字句的炼制。他反复推敲修改每一句诗,每一个字,确保它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然而,当他的作品完成之后,读者却看不出任何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它们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这正是贾岛苦吟的结果,他的用功只能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而不应该从读者的角度来感知。

贾岛的许多作品都能够证明这一点。例如他的《渡桑干河》一诗,曲折的意思却用平易的字句表达出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丰富,但字句却非常简单明了。这正是贾岛苦吟的成果,他通过精心的炼字炼句,使作品达到了完美的表达效果。

总之,贾岛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诗人,并非仅仅因为他的苦吟,而是因为他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作品意境引人入胜,字句流畅自然,读者很难察觉到他的苦心。这正是贾岛苦吟的真正意义所在。

诗人贾岛的照片
贾岛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是汉族。早年他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贾岛在洛阳的时候,因为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他写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了他的才华。之后,贾岛受到韩愈的教导,并决定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多次考试都没有中第。

在唐文宗的时候,贾岛受到排挤,被贬做长江主簿。后来,唐武宗会昌年初,他被任命为普州司仓参军,但在未上任时因病去世。

贾岛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深度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作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影响,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