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的生平

生平
张籍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的交往,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贞元初年,张籍与王建一起在魏州学习诗歌。后来,他回到和州。贞元十二年,孟郊来到和州拜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结识了韩愈。韩愈是汴州的进士考官,他推荐了张籍。贞元十五年,张籍在长安考中了进士。元和元年,他调到太常寺担任太祝,与白居易相识并互相切磋,对彼此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在太常寺任职了十年,但由于患上了目疾,几乎失明,被人们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他转到国子监担任助教,目疾初愈。十五年后,他被迁到秘书郎的职位上。长庆元年,韩愈推荐他担任国子博士,之后又迁到水部员外郎,再后来又迁到主客郎中。大和二年,他被迁到国子司业的职位上。

张籍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收集。南唐末年的张洎收集了张籍的诗歌400多首,编成了《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的汤中以家藏的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成了《张司业集》8卷,并附录了1卷,由魏峻刊刻于平江。现今传世的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收录了张籍的诗歌317首。明代的嘉靖和万历年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收录了他的诗歌450多首,这本书曾经被《四部丛刊》影印过。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现存的各本为底本,进行了校勘删补,编成了《张籍诗集》8卷,共收录了他的诗歌480多首。此外,《新唐书·艺文志》中还记载了张籍的《论语注辨》2卷。

张籍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赞誉。他与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的交往,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张籍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诗人张籍的照片
张籍

张籍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他的先祖移居和州,因此他被认为是和州乌江人。张籍被尊称为“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其中著名的诗篇包括《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和《江南曲》等。

关于张籍的籍贯,有一些争议。《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是指他的郡望,而不是他的出生地。该书引用了《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斥了他是苏州人的说法,确定了他是乌江人。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