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
张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在40岁之前的早期,张籍的创作较为初步,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在40-50岁的中期,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乐府歌行作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巅峰期。50岁之后的晚期,张籍的生活逐渐安定,除了继续写乐府歌行外,他还开始创作近体诗。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他的乐府诗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之情。他的诗作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与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建齐名,被世人称为“张王”。他的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的疾苦。例如,《塞下曲》、《征妇怨》等诗作,以及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的《采莲曲》、《江南曲》等作品。
张籍在乐府诗的艺术成就非常高,他善于通过对立面的概括来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善于使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形象。他的诗作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也会沿用旧题,但能创造出新意。他的语言通俗浅近,又峭炼含蓄,常常运用口语入诗的方式。他还特别注重提炼结语,以达到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诗不事藻饰,不假雕琢,却能在平易流畅之中展现出委婉深挚的情感,对晚唐五律的影响也较大。
《张籍诗集》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收录了张籍诗作的书籍。这本诗集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张籍的诗歌艺术。通过阅读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之情,同时也能欣赏到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张籍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籍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他的先祖移居和州,因此他被认为是和州乌江人。张籍被尊称为“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其中著名的诗篇包括《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和《江南曲》等。
关于张籍的籍贯,有一些争议。《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是指他的郡望,而不是他的出生地。该书引用了《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斥了他是苏州人的说法,确定了他是乌江人。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