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生平

生平
姚崇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宰相。他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二十岁后,他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他先后担任濮州司仓参军和夏官郎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姚崇在担任宰相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在696年,契丹李尽忠和孙万荣作乱,攻陷了河北数州。姚崇在处理军机事务时表现得当,深受武则天的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之后,他又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他在宰相职位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执政能力,被认为是一位优秀的宰相。

然而,姚崇在704年因母亲年迈而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免去了他的宰相职位,但保留了他的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之后,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但姚崇推辞了这个职位。他认为自己作为相王府的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武则天深以为然,于是改任他为春官尚书。

在担任宰相期间,姚崇还因为一次事件而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易之想要调动十名僧人到定州,充实私置寺院,但被僧人上诉。姚崇不顾张易之的说情,断然停止了这件事情。因此,他得罪了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了宰相头衔。之后,姚崇被派往灵武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和安抚大使,并举荐了张柬之为宰相。

在705年,张柬之和桓彦范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了唐朝。姚崇恰好在这个时候回到京城,参与了政变的密谋。因此,他被赐爵为梁县侯,实际上是封了二百户。不久之后,姚崇被贬为亳州刺史,之后又历任宋州、常州、越州和许州。

在710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后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合作,革除了中宗时期的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了请托行为。他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然而,当时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诸王手握兵权,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威胁。在711年,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元吉等人贬为庶人,以保障皇太子的地位。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为了维护皇太子的权威和地位。

总的来说,姚崇是一位有才能和能力的宰相。他在担任宰相期间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执政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在一些事件中得罪了一些人,但他的政绩和贡献仍然被后人所称赞和肯定。

诗人姚崇的照片
姚崇

姚崇简介: 姚崇(651年-721年)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出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本名元崇,字元之。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他在任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军队管理、整顿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税收制度等,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他的去世对唐朝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他的政绩和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被尊称为救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