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逸闻:
在唐代,高蟾的诗虽然思路清新,但在形式上追求奇险,寓意疏淡,内涵寡薄,因此在诗坛上被视为罪人。薛能曾表示,如果见到高蟾,一定会赏他几个耳光。然而,高蟾的《落第诗》却展现出了一种安于本分、毫无媚态的精神,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赞许。
这首诗描述了天上的碧桃和露种,红杏倚云栽,以及秋江上的芙蓉不向东风怨未开。这种安于本分的态度,不卑不亢的精神,引起了一些公卿的赞赏。胡曾在他的诗中写道,翰苑从未嫁女,文昌早晚会停止生儿。上林的新桂每年都会开花,但不允许平民折一枝。这是对高蟾的赞美。然而,罗隐对他进行了一些指责,一些子弟也对他心生忌恨。尽管如此,高蟾却独独考中。
在唐代,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有人曾说他的诗没有一定的章法。杜牧也曾说过,如果李贺按照一定的形式写诗,那么一般的奴仆也能成为诗人。这种观点与大家的评论相似。
总的来说,高蟾的诗虽然在形式上追求奇险,但在思想上却表现出了一种安于本分、不卑不亢的精神。尽管他受到了一些指责和忌恨,但他的诗依然得到了一些公卿的赞赏。这种对于形式和内涵的不同看法,也反映了当时诗坛的多样性和争议性。
高蟾简介: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均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他出身贫寒,但擅长诗词,作品气势雄伟。他的性格倜傥,但仍保持着高尚的气节,不会为了金钱而违背正义。他曾经十年奔波考取功名,但未能获得一次科举的成功,因此感叹自己的命运不佳,有句诗写道:“颜色如花命如叶”。他与郎中郑谷交好,互相赠诗称呼对方为高先辈。公元八七六年,他凭借高侍郎的力荐,终于考中进士。公元八九六年左右,他升至御史中丞的官职。高蟾还著有一卷诗集,传世于《新唐书.艺文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