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的生平

生平
高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和去世的年份不详。他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士人,但他有着独立自主的性格,追求自由和气节。他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恩惠和金钱。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但他坚持了十年之久。他曾经怨天尤人,写下了“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的诗句。他还在一堵墙上题诗,写下了“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分外吹”的诗句。

在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高蟾中了进士科举考试。在唐昭宗乾宁年间,他担任了御史中丞的官职。他与郑谷、贯休等人交好,郑谷写了一首《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的诗,贯休也写了一首《避地寄高蟾》的诗。

高蟾的诗作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为主,多写个人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悲哀。他的诗作中常常使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他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时,他宁愿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

《全唐诗》中只收录了高蟾的36首诗,但这些诗作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他的诗作大多是主观抒情的,较少有客观记事的。然而,这些诗作都充满了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

高蟾的代表作是《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这首诗揭露和抨击了晚唐科举制度。诗中写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整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寄托了深刻微妙的情感。

《新唐书·艺文志》和《全唐诗》都收录了高蟾的诗作。虽然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高蟾的诗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部分。

诗人高蟾的照片
高蟾

高蟾简介: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均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他出身贫寒,但擅长诗词,作品气势雄伟。他的性格倜傥,但仍保持着高尚的气节,不会为了金钱而违背正义。他曾经十年奔波考取功名,但未能获得一次科举的成功,因此感叹自己的命运不佳,有句诗写道:“颜色如花命如叶”。他与郎中郑谷交好,互相赠诗称呼对方为高先辈。公元八七六年,他凭借高侍郎的力荐,终于考中进士。公元八九六年左右,他升至御史中丞的官职。高蟾还著有一卷诗集,传世于《新唐书.艺文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