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有着相似之处,但他更加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是有意为之,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追求在法度之中创造新意,在豪放之外寄托妙理。他认为作文应该达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常常行于应该行的地方,常常停留在不可不停的地方。文理自然,姿态生动。苏轼的散文著作丰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为文学界的四大家。他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在《跋东坡池录》中说:“苏轼的文笔像水一样自然流畅,广泛而浩荡,因此他的文字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章。”苏轼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巨大的声誉,许多人与他交往或接受他的指导,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励和推荐,因此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一起被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轼在《题柳子厚诗》中说:“诗必须要有所为而作……好奇求新,这是诗的病。”在《答乔舍人启》中也说:“文章以华采为次要,以体用为根本。”他主张诗要有所为,以实用为文的根本。在《答王庠书》中他又说:“儒者的毛病是空洞的文辞而缺乏实际应用。”他的诗《送李公恕赴阙》中说自己的诗文是“杂以嘲讽究诗骚”。《宋史》也说他作诗是“以诗托讽,庶几有补于国”,这都说明他有意继承风骚的讽喻传统。在《答毛滂书》中他还说:“文章就像金玉一样,各有定价,先后进相互推崇,因为他们的言辞在世间得到了认可。至于品评的高低,取决于众口的评判,不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变幻多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叶燮在《原诗》中说:“苏轼的诗,其境界开辟了古今未有之处,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在他的笔端得到鼓舞。”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以文为诗,自从昌黎开始,到东坡更加大胆地放纵。”这些都说明苏轼有意继承了风骚的讽喻传统。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诗词创作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强调文学的独创性和艺术价值,追求自然和豪放,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