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年表:
辛稼轩,字辛稼轩,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十一日,出生在山东历城的四风闸。八岁时,稼轩开始跟随刘嵒老(瞻)学习。十岁时,稼轩师从蔡伯坚,但根据邓广铭的考证,稼轩并没有从蔡氏受学之事。十四岁时,稼轩开始观察形势,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稼轩的祖父辛赞之是开封府的知府。二十一岁时,辛赞之去世。二十二岁时,稼轩加入了耿京的行动,与耿京一起策划恢复宋朝的计划。十月,范邦彦将蔡州的新息县归还给宋朝。稼轩与范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与范邦彦的儿子如山成为了亲家。二十三岁时,稼轩奉耿京的命令,向南归还。他在建康被召见,并被任命为右承务郎。然而,耿京在闰二月被张安国等人杀害,稼轩将张安国缚起来献给了行在,之后被派往江阴担任签判官。
五月,皇太子昚继位为宋孝宗。稼轩曾提出分兵攻击金人的策略,但未被采纳。稼轩定居京口,并与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女弟结婚。稼轩二十四岁时,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他与范氏的女儿结婚。稼轩在江阴担任签判官直到隆兴二年(1164年),他二十五岁时,被调任为广德军通判。乾道元年(1165年),他的江阴签判任期满,改任广德军通判。
稼轩的一生充满了战乱和政治斗争,他以忠诚和智慧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他的才华和勇气使他成为了宋朝的重要人物。稼轩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他的奋斗精神和忠诚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