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出生于1021年,出生地为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任命为韶州知州,他随父亲一起前往韶州。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去世,他随行回到临川。十六岁时,他服满兵役后前往京城,王安石也随行。十七岁时,他被任命为江宁府通判,王安石也随行。十九岁时,他在江宁任职期间去世。
在1042年,王安石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1046年,他放弃了官职,回到临川,担任鄞县知县。1051年,他被任命为殿中丞通判舒州。1054年,他自舒州回到京城,被特授为集贤校理,但他辞掉了这个职位,九月份被任命为群牧司判官。
在1057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太常博士,担任常州知州。1058年,他被提升为江东刑狱提点,十月份回到京城,担任三司度支判官。1061年,他成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继位。在1067年,他被任命为江宁府知府。1068年,他被召为翰林学士,返回京城。在1069年,他成为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并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改革法令。1070年,他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与韩绛一起担任相位,并推行保甲法。1072年,他推行市易法、保马法。1073年,他担任经义局提举,并在九月份获得了熙河大捷的胜利,神宗赐予他玉带。
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改革措施对于北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也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