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是江西省的一座重要纪念馆,也是江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位于修水县城南,是为了纪念黄庭坚而建立的。该纪念馆于1982年7月开始筹建,1985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作为县属全额拨款的文博事业单位,黄庭坚纪念馆与县博物馆共同办公,共有7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都是大中专及以上,并且其中有一名拥有中级职称(文博馆员)。
黄庭坚纪念馆位于南山崖,这是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紧邻修河。馆址的危崖高耸于河畔,站在山巅可以远眺,平地视野开阔,古树参天,四季葱翠,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这里曾经是黄庭坚少年时期读书和休闲的地方,被誉为“七百里修江第一山”。已故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馆名。
自建馆以来,黄庭坚纪念馆先后由徐振华、傅伯华、黄本修、朱一平担任馆长。每隔10年,纪念馆都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纪念活动和黄庭坚诗词书法学术研讨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次(1985年、1995年、2005年)。
黄庭坚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被广泛传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庭坚纪念馆的建立,旨在纪念和弘扬黄庭坚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他的艺术成就。馆内陈列着黄庭坚的生平事迹、文物和艺术作品,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黄庭坚的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黄庭坚纪念馆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修水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江西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努力。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了许多学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通过黄庭坚纪念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黄庭坚的艺术成就,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黄庭坚纪念馆的存在,不仅是对黄庭坚的崇敬和纪念,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黄庭坚的机会,也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提供了榜样。希望黄庭坚纪念馆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传递黄庭坚的艺术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