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
朱熹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山景区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园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这座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于1990年建成,是一座庑殿式大院。馆内悬挂着新近书写的匾额和楹联,其中有许多联文,语言精练、寓意深长,文彩斐然。
朱熹纪念馆的古朴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大匾,上书“朱熹纪念馆”五个醒目大字。这是方毅同志在武夷山视察时留下的墨宝,庄重、苍劲,展现了书法大家的风范。
殿前大门两侧的草书楹联表达了朱熹继承和发展的深邃意义。楹联写道:“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说明朱熹的理学思想已成为我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副楹联悬于大门之上,显得端庄典雅,醒目地点题。
大殿前有一副对联:“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大殿前横匾上写着“学达性天”四个字,字体雄浑、硕壮。这块匾额原为清乾隆皇帝于公元1787年为“紫阳书院”御题,其大致意思是:“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天”为德。这表明“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核心,他将道德视为天道的体现。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
朱熹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严谨,展示了朱熹的思想和学术成就。馆内的匾额、楹联和对联都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彰显了朱熹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这座纪念馆是对朱熹思想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和教育。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朱熹思想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朱熹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名是沋郎,小字是季延,字是元晦,一字是仲晦,号是晦庵,晚年被称为晦翁。此外,他还被称为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等。
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祖籍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的家族是汉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他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除了儒学,朱熹还涉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朱熹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0岁。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朱文公,以表彰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