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余玠的早期经历非常坎坷。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能在白鹿洞书院和太学上舍读书。一次与茶馆老人发生口角,他不慎推倒了茶翁,导致茶翁死亡。为了逃避责罚,他逃到了襄淮,并写了一首长短句投给淮东制置使赵葵。赵葵看到他的才华和壮志,决定收留他在军中任职。不久后,余玠因为表现出色,被提升为副尉,并担任监主薄的职务。1236年2月,蒙古军入侵蕲、黄、广地区。余玠应蕲州守臣的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并与南宋援军一起成功击退了蒙古军。1237年10月,余玠在赵葵的领导下率部前往安丰军杜皋,击溃了蒙古军,保护了淮右地区的安全。朝廷对他的功绩给予了奖赏,他被任命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进入工部担任郎官。
在盱眙退敌的战斗中,余玠发挥了重要作用。1238年9月,蒙古大帅察罕进攻滁州,余玠率领精兵前去支援,取得了全胜。1240年9月,他被提升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负责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的防务。1241年秋,蒙古军察罕出兵安徽寿县,余玠率舟师进攻,与蒙古军激战40多天,最终使蒙古军溃退。凭借这些军功,他被任命为大理少卿,升为淮东制置副使。
在防蜀之战中,余玠以山城防御抵抗蒙古军的进攻。1243年至1253年的蒙宋战争期间,蒙古军无法全面部署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因为他们内部发生了纷争。这给了南宋王朝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的机会。宋理宗赵昀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负责四川的防务。余玠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减轻赋税负担、整顿军纪、奖励忠勇、广纳贤才、合并小屯为大屯等政策。他还采纳了播州人冉氏兄弟的建议,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战略,先后筑起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等10多座城池,并将郡治迁至山城。他还调整了兵力部署,将金州、沔州、兴元的戍军分别迁至大获、青居、山城。余玠的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四川的防御。
余玠在南宋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多次击退蒙古军的进攻。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赏识。他的早期经历虽然艰辛,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和官员。
余玠简介: 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余玠在南宋时期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而闻名。他在宝祐元年(1253年)被宋理宗召回朝廷,但余玠对此感到不安。不久后,余玠在四川暴卒。
宋理宗得知余玠的去世后,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特别辍朝,并追赠他五官之职。这是对余玠在南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的肯定。
总结:余玠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宝祐元年被召回朝廷,但不久后在四川去世。宋理宗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特别辍朝,并追赠他五官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