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玠的纪念遗址

纪念遗址
南宋时期,余玠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为抵抗蒙古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在重庆去世后,他的子孙将他的遗体运回了故乡溧阳,并在太平山风景区横江山下的青蒿村余公林安葬。为了纪念余玠,当地人民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并将周围的地区命名为余川和余蒷。

此外,余玠的故乡修水县也将他列为宋元八贤之一,并在八贤祠中供奉他的神像。这表明余玠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在2010年的一次考古发现中,余玠的帅府所在地被发现在重庆渝中区的巴县衙门。这个遗址被命名为老鼓楼遗址,它是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核心指挥部。其他次级城市包括钓鱼城、白帝城、泸州神臂城等,而三级城市有南充苦竹隘等,四级城市有渝北多功城等。

这些遗迹的发现使我们更加清楚了南宋时期抗蒙山城体系的结构和重要性。余玠作为抗蒙最高军事长官,他的帅府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之,余玠是一位伟大的将领,他为抵抗蒙古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乡溧阳和重庆都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祠堂,以表达对他的敬意。而他的帅府遗址的发现,更加丰富了我们对南宋时期历史的了解。余玠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后世铭记。

诗人余玠的照片
余玠

余玠简介: 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余玠在南宋时期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而闻名。他在宝祐元年(1253年)被宋理宗召回朝廷,但余玠对此感到不安。不久后,余玠在四川暴卒。

宋理宗得知余玠的去世后,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特别辍朝,并追赠他五官之职。这是对余玠在南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的肯定。

总结:余玠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宝祐元年被召回朝廷,但不久后在四川去世。宋理宗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特别辍朝,并追赠他五官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