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的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萨都剌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大约有近八百首。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抒写宫廷生活的诗歌,以及表达个人和社会不平的诗歌。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他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萨都剌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称雁门,因此他的诗集被称为《雁门集》,他本人也被称为“雁门才子”。《雁门集》最早的版本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但现已失传。现存的版本是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的十四卷本,收录较为完备。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殷孟伦和朱广祁校点的《雁门集》。除了《雁门集》,萨都剌还有一篇名为《武夷诗集序》的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留下了《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绘画作品,这些作品目前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萨都剌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擅长楷书。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描写游山玩水、归隐闲适、向往仙境和礼佛、应答酬酢等题材为多。然而,他的诗歌思想价值并不高。在《送管元帅南征》和《送刘照磨之桂林》等诗中,他甚至支持统治者对起义人民的镇压。但是,他的一些诗作涉及到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压迫。例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诗作,揭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其中的五古《早发黄河即事》一诗,一方面描写了农夫的艰辛生活,另一方面描写了贵族公子的奢华生活,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阶级矛盾。此外,一些诗作大胆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不仅针对了地方官员和贵族子弟,还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例如,《记事》一诗中的“只知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这句诗,揭露了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篡夺兄位的事情,这个事件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因此被称为“诗史”。此外,一些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例如《寄朱县尹》、《送广信司狱》等诗作。《湖南张子善,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旧剑》、《尘镜》等诗作希望官吏能够爱护人民,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志愿。

总的来说,萨都剌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题材。尽管他的一些诗作思想价值不高,甚至支持统治者的镇压,但他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和阶级压迫。他的一些诗作大胆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同时也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萨都剌的诗歌作品在元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诗人萨都剌的照片
萨都剌

萨都剌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天锡,号是直斋。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回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蒙古族。他的先祖是西域人,他自己出生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他先后担任过应奉翰林文字、南台御史等职务。由于他弹劾权贵,他被左迁到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后来又被累迁到江南行台侍御史,最后又被左迁到淮西北道经历。晚年他居住在杭州。萨都剌擅长绘画和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他的才华被人们称为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描写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应答酬酢等题材为多。然而,他的作品的思想价值并不高。此外,萨都剌还留下了《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