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倪瓒的洁癖和孤高个性使他成为元代山水画家中的一位独特存在。他对于清洁的追求可谓是极致,甚至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他的香厕被他打造成了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建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每次使用完毕,他都会用鹅毛盖上,以免闻到任何秽气。这种洁癖在性问题上也表现得非常谨慎。
然而,倪瓒的洁癖和孤高个性不仅激怒了敌人,也让他失去了许多朋友。为了报复他,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有人说他临终前患上了痢疾,因为他认为痢疾是一种“秽不可近”的疾病。还有人说他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他洁癖的一种讽刺。
倪瓒对于自己的文房四宝也是非常讲究,他雇了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和擦洗。甚至连院子里的梧桐树,他也要命人每天早晚挑水揩洗干净。有一次,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并在他家过夜。为了确保朋友的干净,他竟然亲自视察了三四次。当听到朋友咳嗽一声时,他担心得一夜未眠。天亮后,他命令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了每个角落,却没有找到痰的痕迹。为了避免挨骂,佣人只好找了一片稍微有点脏的树叶,送到他面前,说痰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把树叶带到三里外丢掉。
倪瓒对于名利并不看重,他曾经拒绝了“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的请求,后者请他为王门画师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地撕掉了画绢并退还了钱。然而,一次在太湖上泛舟时,他遇到了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但他却噤口不言。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出声,他回答道:“一出声便俗”。他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心情:“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由于他对于清洁的追求,倪瓒很少接触女色。然而,有一次他突然对一位姓赵的歌姬产生了兴趣,于是带她回到了自己的别墅留宿。但他又担心她不够清洁,所以先让她好好洗个澡。洗完后,他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再摸再闻。洗来洗去,天已经亮了,只好放弃。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他被关进了监狱。在吃饭的时候,他要求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原因是他害怕狱卒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把他锁在马桶旁边,后来经过人们的求情才得以释放。
倪瓒还有一个清秘阁,旁人不允许进入。他还有一匹白马,对它爱护备至。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了,他请求葛仙翁来看病,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他。这时,倪瓒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不知道是选择让葛仙翁进入他的清秘阁,还是让他骑着白马进入。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觉得白马的洁净程度可以与他的清秘阁相媲美。
倪瓒的洁癖和孤高个性使他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人物。他对于清洁的追求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这让他在人际关系中遭受了很多困扰。然而,正是这种个性让他在艺术创作上有了独特的风格和成就。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和美的追求。尽管他的生活方式与常人不同,但他的艺术成就却为后人所称道。
倪瓒简介: 倪瓒(1301~1374)是元代的一位画家和诗人。他的初名是珽,字泰宇,后来改字为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他出生在江苏无锡,家境富裕,博学好古,吸引了许多名士前来拜访。然而,元顺帝至正初年,他的家财突然散尽,于是他开始在太湖一带流浪。倪瓒擅长画山水和墨竹,他的画风受到了董源的影响,也受到了赵孟頫的启发。他早年的画风清润,晚年则变得更加独特,平淡而天真。他的作品以疏林和岸边的景色为主,幽秀而宽广,用笔简练而意境深远,他非常珍惜墨汁,将其视为金子般宝贵。他使用侧锋干笔来作皴,这种技法被称为“折带皴”。他的墨竹作品姿态优美,只需几笔,就能展现出生动的气息。倪瓒的书法起初受到隶书的影响,具有晋人的风度,他也擅长写诗和文学作品。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一起被称为“元四家”。现存的他的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他还著有《清閟阁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