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的评价

评价
倪瓒是元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一代画风。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代四大家。倪瓒的画法简洁而独特,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他的作品多以太湖一带的山水为题材,构图多取平远之景,擅长描绘枯木平远、竹石茅舍等景物,画面简洁而富有意境。他的画作常常运用干笔皴擦的技法,笔墨极简,形成了一种荒疏萧条的风格。

在元代四大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明代的何良俊曾评价他说:“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明代江南人对倪瓒的画作的收藏与否也成为了雅俗之分的标志。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的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的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腐,不事俗务,一生没有担任过官职。明代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记载了一次他留客住宿的故事。夜里他听到有人咳嗽的声音,第二天一早就命仆人仔细寻找有无痰迹。仆人找不到,他假设痰吐在窗外的梧桐树叶上,于是命人赶快把叶子剪下来,丢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还有一则传说是关于他与吴王张士信的争执。一次张士信派人拿了画绢请倪瓒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撕毁了绢布并退还了金钱。然而,一天他在太湖上泛舟时,恰巧遇到了张士信,被他痛打了一顿,但倪瓒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出声反击,他回答道:“一出声便俗。”这个故事表达了倪瓒对于清高的追求和对于俗世的厌弃。

倪瓒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心情:“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世俗之物的冷眼旁观,对于清正之言的屈从,以及对于富贵的不屑一顾。他追求的是名声和令名,而不是物质的财富和地位。

倪瓒的绘画风格独特,对于后世的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清高个性和对于世俗的厌弃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家形象。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赞赏,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诗人倪瓒的照片
倪瓒

倪瓒简介: 倪瓒(1301~1374)是元代的一位画家和诗人。他的初名是珽,字泰宇,后来改字为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他出生在江苏无锡,家境富裕,博学好古,吸引了许多名士前来拜访。然而,元顺帝至正初年,他的家财突然散尽,于是他开始在太湖一带流浪。倪瓒擅长画山水和墨竹,他的画风受到了董源的影响,也受到了赵孟頫的启发。他早年的画风清润,晚年则变得更加独特,平淡而天真。他的作品以疏林和岸边的景色为主,幽秀而宽广,用笔简练而意境深远,他非常珍惜墨汁,将其视为金子般宝贵。他使用侧锋干笔来作皴,这种技法被称为“折带皴”。他的墨竹作品姿态优美,只需几笔,就能展现出生动的气息。倪瓒的书法起初受到隶书的影响,具有晋人的风度,他也擅长写诗和文学作品。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一起被称为“元四家”。现存的他的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他还著有《清閟阁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