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的轶事

轶事
揭傒斯是一位忠于故乡的官员。尽管他在外地任职,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丰城。然而,丰城并不富裕,官府却听信奸民商琼的谗言,招募300户人家淘金,由商琼担任总领。丰城的人们只能四处采金,献给朝廷。每年上交的黄金数量从4两增加到49两。然而,商琼去世后,幸存的淘金人寥寥无几,他们生活贫困。上司责令丰城当局如果无法交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因此,丰城许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傒斯从堂孙那里得知了这件事,向朝廷详细陈述了实情,并获准免除丰城的劳役。丰城的人们对他感激不尽,感受到了他的恩德。

揭傒斯性格耿直,善于嫉恶,言行一致。当他听说某个郡县有一位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吏时,无论是在讲话还是写文章时,他都会引用曲喻,赞扬廉吏的行为,宣扬廉吏的品德。而当他听说某个官吏贪赃枉法时,他必定会在议论时批评这个官吏,并规劝他改正。有一次,一个郡侯凭借权势要求部下百姓送礼给他庆寿,并请揭傒斯撰写文章记述他的德政。揭傒斯痛斥道:“你的所作所为怎么样?我怎么能违背民意、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你粉饰、阿谀奉承?”这个郡侯几经贿赂都以失败告终。而当善良的人向他求助时,揭傒斯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有一次,一个客人为了让他写文章,送给他酬金。揭傒斯写好了文章后,对客人说:“钱你拿回去自己用吧,你的心意我已经收下了。”

揭傒斯从年轻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其中,《临川女》一诗描写了一个世代为人佣耕的贫穷农民盲女的悲惨遭遇。由于父亲去世,家境贫困,母亲和兄弟无力养活她,只能忍痛将她赶出家门。诗中写道:“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母兄日困穷,何以资我身?一朝闻密盲,与盲出东门。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另外,《杨柳青谣》中写道:“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这些诗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人民的艰辛生活。

揭傒斯步入仕途后,写了大量颂圣、应制、赠誉之作。他的作品条理清晰,体制严整,阐述明达。例如,《上李秦公书》中写道:“夫士志为上,时次之,位次之。农不以水旱怠其耕,商不以寒暑辍其负贩,故能致千金之产,登百谷于场,况士之志于道者乎?”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士人应该有高尚志向的看法。

揭傒斯是一位忠于故乡、正直善良的官员。他不仅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还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他的行为和作品都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人们,他们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揭傒斯的一生是对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的典范,他的事迹应该被传扬下去,激励后人。

诗人揭傒斯的照片
揭傒斯

揭傒斯简介: 揭傒斯(1274~1344)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他的字是曼硕,号贞文,出生在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由于家境贫寒,他努力学习,成为大德年间的才子。后来他开始游历湘汉地区。

延佑初年,揭傒斯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布衣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之后,他三次进入翰林,先后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奎章阁经郎和翰林待制等职位。他还被封为豫章郡公,并担任集贤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的职务。他还负责修订辽、金、宋三史,并担任总裁官。

揭傒斯的代表作品是《辽史》,他在完成这部作品后因患寒疾而在史馆去世。他被追谥为文安,并留下了《文安集》这部作品。他的文风简洁严整,诗作清婉丽密。他还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许多朝廷的典册都是他亲手书写的。他与虞集、杨载、范梈一起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同时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为“儒林四杰”。